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专家说应加快金融业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000.12.08)
作者:无    发布:2004-06-23    阅读:4958次   

专家说应加快金融业改革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专家访谈·北京)随着我国加入WTO日期的日益临近,中国的金融业必须改革,走向市场。市场化的概念就是要避免政府的行政干预,按照国际惯例、按照现代金融企业运行的规则去改革。最近,民营银行中的民生银行以较好的业绩上市。就金融业如何应对WTO的来临,《中国新闻60分》“中经点评”栏目组走访了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主任,高级经济师徐宏源先生。

  中央台《中国新闻60分》栏目 记者(迟明泉):徐老师,您好。我们大家都知道,民营银行虽然不是一个正规的名词,但是在大众中却比较流行,似乎给人一种约定俗成的概念,那么民营银行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到底如何呢?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主任 徐宏源: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经济体制以计划经济为主,当时,一切资源配置的方式都是通过国家所管理下的国有机构与企业进行的,包括金融系统也是如此,那么在金融系统里面反映的就是国有银行大一统,换句话说就是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进入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一系列非国有银行或者说民营银行开始逐渐地培育和成长,截止到99年底,我国银行系统总资产是103192亿,在整个银行十万多亿的总资产里,国有银行总资产的比重占到了88.9%,其他商业银行也就是非国有银行这一块占的比重只有11.1%,应该说这个比重还很小。

  进入90年代以来,一批非国有银行崛起,发展的步伐很快,但是在整个银行总资产存量里面所占的比重,我个人认为还是偏小,就是说跟整个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很不相称。比如在99年底,以工业领域为例,国有控股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所有的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28.2%,很显然,剩下的71.8%的都是非国有企业,这里包括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等。国有企业在工业领域、商业领域、贸易领域也在逐渐地市场化,而银行系统却大大地落后于整个经济的市场化水平,仍是以国家计划资源配置的方式占主导地位,就是说88.9%基本上接近于90%的资源都掌握在国有银行手中。应该说,银行系统的这种现状跟目前经济发展的格局是不相适应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十分有必要加快民营银行发展的步伐。

  记:现在银行系统这种受计划资源配置的情况所造成的局限性和制约性都反映在哪些方面呢?

  徐:从局限性来讲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第一个局限性,由于在目前的国有银行大一统的体系下,它首先对优化配置资源不利。虽然我们已经提出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的目标,甚至逐步发展成股份制银行,但是总体上来说,即使将来四大国有银行变成股份制银行以后,国家仍然还是最大的股东。既然国家是最大的股东,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你就是得听股东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做到优化配置资源。比方说,我们在目前整个贷款的增量中,流向国有企业的比重占到85%,这仅仅是最近几年的平均值,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上的三分之二以上资源都配置到国有企业,这显然是不太符合我们目前经济发展趋势的。从目前形势来看,在整个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是非国有这一块,尤其是近几年发展得异常活跃,如果我们的金融服务跟不上,那么在资源的配置上就不能充分地反映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了。

  第二个局限性,我个人认为就是很多中小企业得不到充分、及时、高效的金融服务,这里面主要是指我们的一些民间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还有就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农业信贷。打个比方,我给一个国有企业贷一笔款,可能就是一个亿、两个亿,就是说是上亿的资金,那么这是一笔大业务,可能会给银行带来很稳定的利润;但对农户的贷款可能就只有几千块钱,有时候甚至就几百块钱,这项业务对一个信贷员来说,显然他的积极性肯定不会太高,因为信贷员会认为给农户办理这几百块钱、几千块钱的贷款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可能比为国有大企业所贷的一笔大款项的还要多。所以,在整个金融业发展过程中,造成金融服务进一步深化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银行系统整体上来说“嫌贫爱富”的情况更加突出,当然这也是一个国际惯例了,就是说越好的企业越能得到金融服务。但是在美国、日本都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金融服务体系。因此,我觉得改革的目标就是应该建立一部分区域性的民营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或者说为广大农村地区服务。

  记:从您刚才谈的这些,是不是反过来就能论证民营银行的发展说明了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呢?

  徐:对,我想民营银行发展的必要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谈:第一个,就是体制改革,刚才你提到了,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这种必然趋势。我们已经确立了我们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是市场的比重越大越好,应该让市场说话,就是说市场能办的事情就交给市场办。在这里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我们国家改革的过程,从要素市场来说,首先是商品市场,从农产品、工业品再到原材料这一系列的改革是80年代完成的,即完成了整个商品市场的改革;其次就是劳动力市场,9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到目前来说也基本上具有雏形了;第三,就是资本市场的改革。那么这里面,我觉得扩大市场的比重是势在必行,也就是你要逐渐地让市场来说话,换句话说哪些企业应该获得贷款,哪些企业应该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根据市场本身的发展需要来确定,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目前,有关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提出要通过各种方式来促进国有银行的股份化和市场化,这里包括银行海外上市以及四大国有银行拿出一部分优质的资产在国内上市,这都是一种途径。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觉得还是要加快培育一部分非国有的民营银行,目前大约有14家,这里包括大家都知道的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如果包括现在新成立的城市合作银行,数量会更多。但是应该说还不够,我觉得结合区域发展,结合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来讲还应该大量地发展,从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国家来看,整个银行体系它应该是一个立体的结构,首先大的跨国银行应该有,但数量毕竟是少数,他主要是为跨国企业服务,为这些巨头就是说每个产业发展里面的巨无霸服务。第二个层次是全国性银行,主要是为国内的大公司提供金融服务支持。第三个层次是区域性银行,这种区域性银行就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象美国、欧洲、日本全是这样的结构,所以,这种立体型结构应该说是我们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

  第二个必要性,就是要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要求。尽管我们加入WTO以后还有五年的过渡期,但我个人认为这五年的过渡期不是太长了而是太短了,因为我们的银行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就是说跟国际上同类资产规模的银行比整体上落后太多。这里也指网上银行、电子货币等金融服务手段,还有就是服务的效率,都比别人要低得多。所以,我觉得加入WTO以后,经过五年的过渡期可以允许外资银行尽早开办人民币本币的业务,也就是说要对别人实行国民待遇,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你既然可以对外商都实行国民待遇,为什么不可以首先对我们自己国内的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呢?我觉得这完全是不必要的人为的行政上的障碍。因为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如果为了规避风险话,可以在某一级银行设立一定的资本金标准,设立一定的行业管理规则。那么,只要你能够达到这个资本金的要求,比如说50亿,你可以成立一个最小的商业银行,10亿或者50亿,那么就只对它进行这样的一些资本金最低要求的限制。同时,中央银行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监管,在资本金限额和行业管理规则上可以定得细一点、监管得严一点,我想是完全可以避免一定的风险的,因为你即使不对内开放也要对外开放。我觉得,与其到时候被动地打开银行的大门,不如事先我们先积极地对内开放,让内部先竞争得比较充分一点,这样就更加有实力来迎接外部的挑战,我觉得这可能是直接地迎接WTO带来挑战的一种积极方式。

  第三个,就是从提高服务质量方面,从提高抵御金融风险的角度看,我觉得也有必要进一步发展民营银行。从99年底我们所掌握的情况,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4.46%,民营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5.83%,也就是说实际上民营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当然这只是反映金融风险的一个指标,另外还有坏帐的比率,从总体上可以看出,非国有银行的坏帐比率要低于国有银行,也就是说,这并不象大家想象的那样,你国有银行越大风险越小。实际上我觉得反映你风险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看你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如果你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因此一些统计数据所反映出来的金融风险状况跟大家平时所想的不完全一样。也许有的老百姓认为国有银行越大越安全,当然有一定的原因,因为规模大还是表示了它的优势,就是说抵御一般的小的风险和它抗冲击的能力还要是大一些,但是他的现状,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解决起来难度要大得多,比方说坏帐的比率。

  那么我们新设立的民营银行,在一开始设立的时候就在一个比较高的标准下进行运行的,这样对他的整个金融风险和控制他的坏帐比率是有好处的。比方说国际上的《巴塞尔协议》规定,加入WTO以后,要求你的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但我们现在平均起来的资本充足率才5%多一点,离国际上的标准应该说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我们新设立商业银行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地按照这个要求去做,就是说必须要求你的资本充足率至少得高于8%,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才会批准你设立这样的商业银行。其实民间的商业银行,他们对防范金融风险实际能力远远地高于我们在行政指导下的贷款机构。最近民生银行准备上市,可以说他的财务状况比我们一般的国有商业银行要好得多,包括他的资本充足率以及呆、坏帐的比率都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低得多,这也说明了民营银行整个财务状况是比较健康的。

  记:就您刚才讲的,目前我们已经有十四家非国有银行,他们在运作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了,能否请您分析一下他们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今后民营银行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呢?

  徐:从目前已有的这十多家非国有银行的运作情况来看,我觉得最主要就是选好自己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现在这十多家非国有银行中,深圳发展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已经上市了,民生银行马上就要上市,还有招商银行、交通银行都会逐渐地上市。其实上市一方面是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另外,我觉得也有利于他们去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公司治理模式,如果这样去与国际接轨,毫无疑问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说按照国际规则,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及按照现代金融企业运行的要求来要求我们的银行,不能再象以前的国有企业那样,跟地方政府保持太多的密切关系。

  以前我们的银行接受的是政府行为,比如说基建项目或者基础设施领域的项目一缺资金,那么省长、市长可能就把几家大的银行召集来开现场办公会,当场拍板每个银行贷多少,这显然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行政行为。严格地讲在金融领域里应该是市场化发展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以后产生的一种服务方式,这个领域是最要求市场化的。我们现在在很多地方或者说在很多领域都还是采取原有的计划方式,缺钱就找行长,这里有个特别严重的误解,就好象这个钱投了就不需要再还了,因此造成许多的呆帐和坏帐。

  综上所述,我觉得目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非国有银行应该建立起一套独立的市场化的运行模式,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公司治理的机构。办成按现代金融企业模式运行的真正的银行,按照市场规则来办事,也就是说无论贷款到哪个企业主要是看这个产品有没有市场前景,看这个企业有没有市场竞争能力,而不是听某一个市长、某一个行政官员或者某一个局的局长逼着你来贷,你最后不得不贷,要避免这样的局面出现,才能真正作到市场行为,我觉得这是最大的一个启示。

  第二个,就是市场化。我们之所以提出发展民营银行,实际上就是说要让他市场化,最后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因为,我们的投融资系统从融资的角度来划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以银行的存贷款业务为主的,这一类是间接融资;另外一类,是以股票、企业债券、其他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那么银行系统的这种间接融资,以前在我们国家是大一统的,我们国家的银行基本上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在很大程度上,象刚才讲的,他是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也比较深。可以说,我们目前改革的方向就是要让他市场化,但目前,恰恰是投融资体制改革是市场化程度最小的一块。我们的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还有其他的要素市场,可以说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都迈出了比较大的步伐,这二十年以来,改革得最缓慢的就是投融资体制改革。当然这一块的改革也是最难的,也就是说在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里面,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是最难的,但是正因为他难,也正因为他是市场经济里面最核心的部分,我们必须改,而且越深入改革就越没有回避的可能,这不是说你这样拖下去就可以躲过去的问题,因为现在不是80年代以前的封闭式经济了,而是经济全球化了,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了,谁也回避不了,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个问题更显得迫在眉睫。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向市场化趋势改变,让民营银行在整个投融资体制改革里面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把中国经济整体的改革向前推进一大步。

  记:那么您认为从现在政府这方面,从上而下来说,是不是为非国有银行或民营银行创造了发展的条件,您认为他发展的前景会不会很好呢?

  徐:现在应该说整个民营经济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发展基础,因为从现在来看,第一个,就是居民的金融资产大幅度增加。目前总体的居民储蓄存款差不多有六万两千亿,国债加现金差不多有一万多亿,另外一块就是股票和企业债券,这样也有好几千亿,所以我们预计整个居民的金融资产今年可能接近十万亿左右。按目前来看,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外,我们的非国有银行的整个资产才一万亿,也就是说他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而且,随着我们国家的宏观经济在“十五”期间,以至于在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中,我们整个的经济、整个的居民收入还会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你的经济是在增长,金融深化在进一步往前推进,在这样一种大格局下,我们的民营银行会有一个广阔的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应该说我们银行整个金融资产的增长速度要大大的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从79年到99年这二十年期间,我们的整个经济或者说GDP的增长速度大约是9.6%,而我们的金融资产的增长率大约是18%左右,也就是说差不多要高出一倍。可以看出,有了这种发展速度,民营银行完全有可能以比金融资产平均增长速度要快得多的速度向前发展,这是完全可以预期的,因为我们国家首先有一个好的宏观经济增长的大背景。

  第二个,我觉得是体制上,就是说经过这二十多年的改革,毕竟市场经济的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们所有的出牌规则都在按照国际惯例来进行,这样也避免了行政上对我们非国有商业银行的干预。所以说,体制上和宏观上的这种环境对民营银行的发展是特别有利的。我觉得在未来十年内,应该是我们的非国有银行或者说民营银行发展的一个高潮。

  记: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徐:谢谢。

(中经网·电视媒体部徐剑、雷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