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黄益平谈财富管理竞合式发展,如何解决百姓“投资难”
作者:吴雨珊    发布:2021-09-08    来源:新金融联盟    阅读:1785次   

老百姓“投资难”亟需解决

主持人:黄老师,您好!财富管理是伴随过去20年居民财富快速增长发展起来的一个行业。据测算,中国在全球财富管理市场的规模大概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您怎么看待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

黄益平:不能单纯的从总量来看中国的财富管理。客观来说,现在老百姓还面临一个非常严重的投资难问题。我们过去经常批评金融体系不支持实体经济的增长,背后就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个讨论比较多,出台政策也比较多。但另一个同样严重的问题是老百姓投资难的问题。

现在老百姓资产是很多的,但一是金融资产相对来说比较少;二是大多数钱都是放在银行,真正能做金融资产投资的不多,资产性的收入也不多。人均来看,中国在投资、财富管理方面,还需要很大的改进。现在经济处于发展新阶段,尤其是要构建国内经济的大循环,总体来看潜力非常大,但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

主持人所以您认为财富管理行业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当中是越来越重要的?

黄益平:肯定的。当前老龄化的问题非常突出,每年的老龄人口大概增加1200万,劳动人口每年减少800万,这就意味着将来人口老龄比例会非常高,将来劳动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会下降。

怎样才能支持将来持续的消费增长?资产性收入会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但现在对老百姓来说,资产性收入还是比较少,其实就是跟投资难有关系。投资难就是没有很多金融资产可以持有,不能带来稳健的收入,将来长期发展有问题。

中央提出来要双循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国内经济大循环。一是内需要起来,另外供给创新要发展。 内需主要靠什么? 将来中国最大的潜力主要是消费开 支。 过去讲中国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 出口、投资和消费。当前比较而言 出口和投资都很强劲,但是消费不够强劲。 老百姓的消费能不能起来,背后因素很多,比如说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要增加,收入分配要变得更加平等,社保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化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 这些都有利于支持消费持续增长。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当中的比重怎样能不断提高?其中很大的一块就要看有没有资产性收入。这样来看,财富管理是关系到需求能不能持续增长、中国经济能不能持续增长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发展财富管理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

主持人  这里正好有一个数据可以呼应您的观点。今年4月末,直接融资仅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28%,间接融资仍然是主力,您认为财富管理应该怎样在扩大直接融资、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作用?

黄益平:28%跟五年前、十年前相比,已经有明显的上升了。政府提出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五、六年前这个比重大概在15%-16%之间,还是取得了成绩,但可能是不够的。

直接融资对于经济的发展有关键性的意义。第一国内经济大循环是什么?一个是需求,一个是供给,供给当中创新很重要。从国际来看,资本市场在支持创新方面有先天优势,比传统银行、保险等金融中介有优势。他们也可以支持创新,但能力可能不如资本市场,所以下一步的发展肯定是更多资本市场的发展。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就是在市场上融资,对老百姓来说就是财富管理的问题。将来金融结构变化的大方向,就是直接融资的比重越来越高,对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对知识创新是有利的,对提升资产性的收入是有利的。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样才能让更多的资金流向资本市场?有学者说,如果老百姓把一部分钱拿出来,放到资本市场,那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吗。资本市场发展可以支持创新,另外老百姓的收入也在增长。

过去五、六年,我们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发展,确实有一部分钱从银行出来了,但没有去资本市场,去了影子银行,风险比较大,所以需要整治。未来要重新回到资本市场,让它发挥支持创新和支持老百姓收入增长的功能。

投资者“呛几口水”就有风险意识了

主持人  财富管理机构实际上是在资本市场和普通百姓之间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桥梁。

黄益平:财富管理机构,根本的目的就是帮助老百姓把钱投到风险相对可控,但投资比较稳健的地方,在这方面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过去的财富管理,尤其是一些机构卖产品,产品卖给你拿到手续费了,任务就完成了,这个理念需要改变。

一方面,财富管理机构卖的应该不是产品,而是服务。机构帮助做规划,老百姓在这方面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较有限。你把产品卖给老百姓,他也不太懂,你多说几句他就买了,但产品是不是适合他? 金融业务里经常讲了解你的客户(know-your-client,KYC)。

金融交易永远不能是你把产品卖出去,或者贷款发出去就结束了。 这种理念不对。 在信贷领域,经常说把钱放出去并不难,难的是把钱给收回来。在投资领域其实也是一样的,目的是要把产品卖出去,并且投资者得到了稳健的回报。

这里有一个长期和短期的问题。理财顾问服务其实是帮助客户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获得稳健的回报,不一定是最高的回报。如果你追求高的回报,风险和回报是相匹配的,但不是每一个投资者都会识别风险。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投资者有没有能力承受这样的风险?现在很多老百姓做投资,对金融也不是很了解。过去违约、破产确实比较少,所以做投资的时候就看回报有多高,回报低就没有兴趣。投资者也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另一方面,需要真正实现打破刚兑。如果产品一出问题就有人给兜底,永远都不会有人去做风险管理。推动理财产品净值化是非常重要的,刚兑打破才能讲市场纪律,才能看哪个产品好、哪个产品不好。否则没有人去看风险,最终只是看投资回报,这是有问题的。

主持人  过去银行理财产品其实就是无风险或低风险产品。

黄益平:这是不对的。从长期来说,风险特别低的产品应该是银行的存款。银行的存款风险很低,这就意味着回报也很低,两个之间是匹配的。如果要去做风险高的投资,第一要懂得它的风险,要学会识别不同的产品。现在做风投、天使投资,那些项目都是风险很高的。专业的人在干专业的事情,万一有几个项目失败了,他是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的,而且他也有经济能力可以承受这样的风险。所以对机构来说要把适当的产品推荐给客户,而不是随便的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对投资者来说,确实也需要经过金融素养的培养,在市场上一边游泳一边学,呛几口水,投下去没了,你就知道其实是有风险的。没有什么万无一失的投资机会,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主持人  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是政府、金融机构、投资者几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的,KYC可能更多的是从机构的角度来讲,要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从投资者角度来讲,必须树立一个理念,就是“买者自负”。但这个理念说实话已经喊了十几、二十年了,真正有多少投资者已经树立这样的理念,其实很难说。所以这方面您觉得我们能够做一些什么工作?

黄益平:其实很简单,赔几次就学会了。90年代的时候,老百姓买股票赔钱了,会到市政府门口去示威。他觉得怎么能卖这个股票给我,我还赔钱了,这是不可接受的。但今天,再也没有投资者到监管部门或者到政府门口去示威。股民们已经接受了,有可能是要赔钱的。但是不是已经是成熟的投资者,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所以要加强对投资者的金融素养的教育,把市场规则给搞清楚了。

主持人  这是监管部门比较提倡的一个方向。但实话说,二十几万亿的银行理财产品迄今为止还没有真正打破刚兑。

黄益平:这是监管部门面对的两难问题。在过去几年,监管部门一直在说要打破刚兑,要让局部释放一些金融风险,有一些问题让它给暴露出来,但是做监管或者做政策,两难在什么地方:他知道要执行市场纪律是必要的,但也担心会不会影响金融稳定,会不会影响社会稳定。这是他们永远要考虑的,所以确实是比较困难。我的建议是,在维持金融稳定的前提下,该破产就破产,该违约就违约。

财富管理行业需打破四大瓶颈

主持人  相比欧美发达市场,国内财富管理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您认为主要的瓶颈是什么?

黄益平: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上市公司造假、资产质量有问题,做资产组合很困难,但也没有退市。

第二个问题是金融产品相对来说比较匮乏。举个例子,一般私人银行会帮你做资产配置的规划。 你买一些股票里的蓝筹,买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买一些稳健、有高回报的债券,然后买一些外汇产品、衍生品,其实是风 险组合在一起,银行主要帮助你做风险管理。这个配置是很重要的,但现在能买的产品很少,基本集中在A股市场,再加上一些国债和企业债,衍生品很少。财富管理机构在帮人做财富管理的时候,能做的组合非常少,确实是限制了发挥,最后只能帮着推一些产品。

第三个是跟投资者的理念有关系。目前真正愿意接受回报低、相对稳健的投资者不是很多。很多投资者还是希望明年能翻一番,给30%也行。但实际是不客观的,最后变成了追逐短期的回报,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管理。

最后一条跟我们在市场上的反应也有关系。由于散户比较多,他们也没有很专业的投资理念,经常是抄着二手的信息在市场上跟风。大家都想赚钱,追涨杀跌跑不及就都砸在里头了。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也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不稳定性,理财做起来就很难。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都应该做一些系统性的改进。

主持人  是的,投资品种少、产品高度同质化以及投资渠道窄等问题,是国内财富管理行业长期面临的困境。怎么突破困境,您有什么建议呢?

黄益平:最重要的两条,一是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扩大规模,增加产品品种。品种增加了,才有利于做好资产配置。到现在为止,老百姓在股市上的钱并不多,关键是没那么多东西买,没有那么多品种匹配。风险管理是高回报的产品和风险低、回报低的对冲产品,组合在一起,才是安全的。一部分资金是用于追逐高的回报,同时也要接受风险,所有的鸡蛋放在篮子里肯定是不行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要进行质量的提升,包括强化市场纪律、提高投资者素养和机构的服务理念 。 比如金融理财机构要去做KYC,不是卖产品就可以了。 投资者要树立观念,做理财不是赚快钱,而是帮助财富保值和增值。

财富管理要从“卖产品”到“卖服务”

主持人  财富管理行业存在一些沉疴痼疾,习惯于销售产品,而不是根据客户需求来提供资产配置服务。我就遇到过银行客服三天两头的提醒我赎回基金,哪怕当时市场非常惨淡。

黄益平:这其实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早期资本市场确实不太发达,金融体系银行主导。银行主导意味着老百姓的钱是在两个地方,一是房地产,一是银行,这是一个方面。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赚快钱的机会是 有不少的 。 这 些机会,让很多投资者变得没有耐心 了。

现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第一没那么多赚快钱的机会了,将来经济增长速度还会持续往下。另外一方面,资本市场、理财产品持续增长,老百姓资产性收入转变,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要跟着转变。

总之,过去这一套,第一是有问题,第二也不可持续,所以现在要转变。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规模非常大,但从人均、比例、质量来看还不发达,这也意味着我们有巨大的机会,我非常看好这一块。

主持人  刚才您提到了金融机构,包括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需要转变商业模式,这个方面您有什么具体一点的建议吗?

黄益平:从卖产品转到提供服务,帮助投资者。并不是说把产品卖给他,收了手续费就完成了,而是要培养财富管理意识,提供整套财富规划的服务,帮助确定风险的承受力。

老年人和年轻人、有钱人和收入低的人,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首先要把它给区分开来,这样才能给他推荐合理的、风险度比较合适的产品组合,这是很重要的一条。第二条,帮助他们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获得比较稳健或者比较高的回报。

银行仍是未来市场主力军

主持人  不久前基金业协会公布了二季度公募基金的保有规模数据,在非货币公募基金的前100家中,银行占总规模的58%,第三方机构和券商也增长很快,您预计未来的市场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黄益平银行还是会是占主导地位,原因在于中国是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很多钱都在银行,银行也有很多客户,它是占有先天优势的。过去几年影子银行为什么发展起来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老百姓不满意把钱持续放在银行作为存款了。

现在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我判断在很长时期内,间接融资的渠道仍会占主导地位。一个国家直接融资能提升到什么水平,并不简单的是政策要求,而是有一系列的政治文化、法律环境决定的。

举个例子,发达国家都是自由市场经济,英美是市场主导,德日是银行主导,其实背后有很多深刻的道理。从这两个对比来推论,我们将来的金融格局当中,资本市场的比重当然会不断提高,但是银行仍然会是最主要的金融中介,它有资金、产品、客户优势。

这几家大的商业银行,网罗了中国大部分的客户。从银行买财富管理产品的客户,大多已经在银行有存款,再去买有先天的优势,这一点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从根本上改变。

另一方面,一些新势力,比如:基金公司、券商、互联网理财平台也有新的优势,用数字技术把市场给打通了。

通过线上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风险承受能力、风险偏好,来帮助做资产配置,相当于提供数字化私人银行的服务,这是有优势的。

当然数字技术将来并不一定局限在互联网平台,数字技术是谁都可以用的。现在出现了一些平台,比如招商银行的平台,四十几家财富管理公司都上去提供服务,这样就变成一个全频道综合性的服务。

趋势是很明显的,产品将会越来越多样化,管理更多的是提供服务。数字技术对于财富管理业务的改造,可能是刚刚开始。过去经常说支付改造很明显,科技信贷用大数据做风控也很明显,央行数字货币也有突破。我觉得下一个爆发点,用大数据来帮助、支持理财服务,这可能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热点。

主持人  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用两个词来形容,一个是平台化,一个是智能化。像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提出要打造财富管理银行,即把财富管理业务按照平台化的方向去打造,同时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来提升服务水平。

黄益平:数字金融其实就是用数字技术来帮助一些金融交易。支付、信贷、投资,其实都是一样的。也许再过10年、20年,数字金融这个词就不存在了,原因就在于数字技术是谁都可以用的,而且将来变成一种金融业务必不可少的手段。券商、基金、银行都可以用数字技术来帮助提供理财服务,当然互联网平台它可能更有优势。

财富管理的核心是做好KYC

主持人: 互联网平台在触达客户以及提供全流程的陪伴式服务方面,是明显领先于银行的,这点也是银行目前需要补足的一个短板。

黄益平:他们相互之间都需要学习。银行做产品,金融理念是根深蒂固的。过去一些创新产品,最后发现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数字金融交易最终还是落到金融的逻辑上。这一点上,很多科技公司是需要向金融机构学习的。

主持人  增强风险意识。

黄益平:对,所有金融交易就是风险管理的问题。信贷把钱发出去,这不算最大的本事,钱收回来才是最大的本事。P2P平台就是对风险缺乏敬畏,银行就不会干这个事情,因为整天考虑的就是风险。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互联网理财平台有触达的优势。像微信支付、支付宝每家都是10亿左右的用户,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用数据来分析风险偏好。我过去也曾经了解过一些银行做理财服务,会给你几个问题或者几个表格,但用表格回答的时候,是不是能准确地反映风险偏好?

举个例子,一个钱很多的人去回答有多少财富,往往倾向于低报数字,钱少的人反而会多报。这意味着好像可以用表格反映出来,自己回答的问题应该是很准确的,但有的时候不见得是最准确的。所以,大数据通过成千上万个标签数据来判断客户的风险偏好,相对准确。最好的做法是线上线下结合。

另外是刚才讲的流程的问题,数字化以后,管理就变得比较容易,理财客户经理如果用大数据做风险、投资回报的分析,其实可以变成一个相对自动化的过程。

主持人: 他会发现我至少是一个中长期的投资者,而不是一个短期投资者,不应该每隔一段时间要提醒我赎回基金,他的服务是不对的。

黄益平:说明他的KYC没做对,或者是没做好,或者对他来说收手续费是最重要的。这些都需要改变,现在老龄化问题这么突出,挑战是非常严峻的。

没有纪律的市场不会有好的产品,风险回报很难匹配在一起。渠道要多样化,因为各有所长。银行、基金公司、互联网理财平台最终肯定是融合在一起,相互竞争,相互合作。资金端的管理,要让客户感受到追求长期的回报,而不是一锤子的买卖。

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将形成互补

主持人: 您提到了渠道的多样化,互联网平台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触达长尾客群,但一些银行坐拥千万客户,理财客户才占百分之十几,客户挖掘的深度远远不到位。

黄益平:跟数字技术有关,余额宝最大的优点就是在手机上摁两个键,就买产品了。曾经有一段时间回报也很好,进入门槛特别低。这些传统的金融机构是要学习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传统金融机构也没必要变成新的余额宝或者是互联网理财公司,而是各自发挥优势。长尾客户如果收入特别低,他也不是银行的目标客户,银行没必要去追逐这些客户。

银行要做的是将已有的客户,尤其是存款越来越多 的客户,对存款回报产生焦虑感的这些人,怎样把它转化成财富管理的客户

银行的客户基础已经相当好了,中国老百姓大多数钱都在它那里。不存在获客的问题,而是存在怎样把存款人转换成投资人的挑战。这个挑战包括方便程度、用户体验、服务的质量,归根到底不能总是把产品卖给人家就算完事,这不是财富管理。

主持人: 昨天跟一个银行人交流的时候,我说“现在连建行、工行卖基金都卖不过互联网平台了,怎么回事?”银行的朋友就说,因为工行、建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不是基金销售,是息差。

黄益平:卖基金本来就不是银行主业。当然将来如果要转型,理财子公司可以去做这些业务,但本来就不是银行的主业。

另外,卖基金的互联网平台,像蚂蚁销售规模比较高,但如果把它放在整个财富管理市场里,基金是很小的一个比例。这样看来,我不觉得银行应该为这个事情焦虑,本身银行的比重在整个财富管理产品市场,应该有60%-80%,所以它在市场上绝对是一家独大。

现在这个市场慢慢开放,一些新型的机构比例有所上升,这也很正常,但总体来说比例也不是那么高。现在管理的这些资产,蚂蚁看上去比较大,但远远落后于几家大的商业银行。从比例上来说,它并不是那么突出,尽管势头确实很强劲,这个是我们要关注的,这意味着可能将来会有竞争压力。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这不是一件坏事情,但从传统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他们有这么多客户,能不能同样用数字技术来做一些低收入客户的服务、转化,如果能做银行仍然有很大的优势。

总之,从长期来看,银行的比较优势还很突出。我过去几年一直在研究用大数据支持信贷业务,一开始觉得这个很好,用大数据做风控以后就不需要那些财务数据抵押资产。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业务。大数据信贷都是5000块钱、2万块钱,放3个月、6个月,规模是起不来的,时间也做不长。所以实际能做的就是提供一种补充。5000块钱和2万块钱,银行根本连听都不想听,更不要说做。所以,将来财富管理市场会有这种重要的互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