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三重压力下的应对策略
作者:魏杰    发布:2022-01-14    阅读:2433次   

12月18日,“三亚·财经国际论坛——探寻民生福祉的实现路径”举行。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杰在会上表示,要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冲击,出台政策需要考虑清楚,未来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好,做好未来目标和当前策略之间的磨合。





魏杰:各位嘉宾,新老朋友,很高兴参加三亚·财经国际论坛,我想对当前的三重压力,即第一需求收缩,第二供给冲击,第三所谓的预期转弱,谈谈我的认识和看法。


关于需求收缩


总体来讲大家知道不是一个全面的收缩,而是结构性的,到底什么导致了需求收缩?大致上排在前三位的是三个因素,一个是新冠病毒,新冠病毒导致第三产业收缩非常厉害,所以我们三季度一产业、二产业还可以,三产业衰退的很厉害。第二房地产,房地产实际上和我们的需求有非常紧密深度的联系,房地产很多问题导致了需求的巨大收缩。第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原因是政府的债务压力很大,土地财政受到影响,这方面的需求收缩很厉害。排在前三位的应该是这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提出来我们怎么样搞好经济增长和抗疫统筹结合问题,这方面我不是专家,专家是卫健委系统的同志。


第三个刚才张主任讲到了对于基础设施的这种收缩,准备明年超前性的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所以我想三个因素我只想谈一个关于房地产这次在需求收缩中的问题,以及未来怎么解决它。短期来看房地产可能影响我们需求重要的因素,大家都知道房地产是非常特殊的产业,原因就是它的产品——房子有两重属性,一是消费属性用来住的,二是投资属性确实能增值保值,导致我们这种产业的政策和一般产业是不同的。原则上讲这两个属性是以消费属性为基础,在消费属性的基础上才有所谓的资本属性。因此这两种属性里面不能让资本属性过渡的扩张,尤其不能让资本属性脱离消费属性,如果一旦资本属性脱离消费属性必然形成泡沫甚至导致整个经营风险的压力。所以从去年开始,中央对过度的消费的资本属性做了大致调整,推出了四条对策。


一是要求所有房地产商的杠杆率必须保证在我们要求的水平上,而且这个杠杆率划了三道红线,要求必须降到三道红线以下。


二是所谓的经营机构给个人购房放贷,以及给房地产的贷款要守住上限,不能超过所规定的上限。


三是提出来房地产税将要所谓的开始试点推行。前天看到人大关于这个问题的两个文件都已经出台,这是一个信号告诉大家,房地产不仅投资的,还要交税,不要光思考资本属性。


四是对房地产商的资金做了全面的监控,防止引发太多的烂尾,影响消费者的权益。


这四条对策核心内容是抑制房地产的资本属性,四个对策没有错,但是在实行过程中可能有的地方有点过度,可能会损害了房地产另外一个属性,就是消费属性。因此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明确提出来,我们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下,还要注意房地产消费属性的问题,因为它影响了我们整个需求,所以给房地产提了三句话。


一是加大保障住房和租赁住房的建设,这是消费属性,既能解决新城市人和年轻人的住房问题,又能推动建筑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有意义的。


二是提出来商品房市场要满足消费者的合理需求,要满足购房者合理需求,什么叫合理需求?两个是合理需求,一个是刚需,一个改善性需求,应该算是合理性需求。这个边界跟内涵还是需要讨论的,比如说我们在三亚开会,三亚这个地方确实非常适合养老,一个人有钱能买得起房子,在三亚来买房子养老是不是合理性需求?如果是合理性需求,那么海南的限购政策是不是做调整?所以合理性需求还要讨论它的内涵和边界在哪里,这样对于整个带动需求是有意义的。


三是房地产要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从消费属性来讲强调健康和良性循环。我估计有四件事要做。第一件事情就是高杠杆高周转的发展模式将成为过去,未来将解决这个问题。第二件所有的所谓房地产商,必须尊重房地产经济规律,就是消费属性和资本属性这两种属性中间,消费属性为基础,不要在没有消费属性的地方盖房子,盖的结果出现泡沫和浪费。第三件事,就是所谓的我们对于已经出现了这种风险的房地产商,要加快解决风险问题,坚持的原则就是市场化原则和所谓的法治化原则。第四件事就是一城一策,以房地产和一个城市的价值跟人口状况关系,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出现很大差别,房地产管控政策如果统一来施行的一定损害消费型的需求,应该一城一策。


我想如果这四件事能做好,房地产是不是大致上可以实现所谓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所以,目前中央强调的房地产三句话,是从消费需求方面来讨论问题,讨论消费属性,而不是强调资本属性。


最近有人讲房地产风声变了,实际上大家理解错了,没有变,去年的四条没错,现在也没错,去年四条主要是抑制房地产过度的资本属性,现在三条主要是推动房地产消费属性,对房地产产业长久的办法就是抑制过度的资本属性,而要推动有效的消费属性,这个没有什么变化。如果我们短期内可以把房地产的问题处理好,我估计需求收缩的情况会大大改观,这是第一个消费需求收缩。


供给冲击


供给冲击。我看了一下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近几年来逆全球化的所谓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反全球化的声音越来越高,中国进入世贸大量融入世界工业产业链当中来,结果出现了逆全球化,逆全球化状况当然对中国供给有很强的冲击。


第二,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对于我们的供给体系带来冲击。


第三,我们国家在世界产业供应链中间处于中下游,国际情况变动直接冲击中国的供给体系。


最近,我们调研组深深感觉到中国供给冲击的压力较大,原因是经济存在短板。最害怕海外断供,一断供整个产业就停产了,没法运转,为什么?我们存在巨大的短板。有五个短板非常明显。


第一,高端发动机不行。发动机涉及到高端俩字我们都不行,大到飞机发动机、汽车发动机、航母柴油发动机,小到呼吸发动机我们都不行,一断供我们就趴下了。


第二,材料不行。我们基本的50%材料靠进口的,大到飞机轮胎轴承钢,小到热水器烧100度把电断开的传感器,我们都不行,材料是我们一大短板,材料导致我们的压力非常大,一断供我们就没法运转了。


第三,数控机床不行。很多零部件人生产不出来,靠数控机床完成,而恰恰我们数控机床不行,人家一旦“卡脖子”,我们就趴下了。制造生产好多零部件人生产不出来了,要靠数控机床完成,是一大短板。


第四,生物医药不行。许多基础药我们是靠进口的,治疗癌症的药,常见病的基础药是进口的,像高血压降压药是进口的,我们生物医药严重的短缺。


第五,信息的硬件不行。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一旦“卡脖子”我们就趴下了,今年7月份中国汽车生产突然之间下滑的原因是没有芯片了,现在智能化,所谓的数字化非常快,我们恰恰芯片不行。


感觉到中国五大经济短板,受到逆全球化影响,人家一断供我们整个产业就受到巨大影响,供给冲击很大,原因就是我们确实存在了短板,所以我估计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要解决供给冲击的原因就是要推动科技创新。因为五大短板都没有技术的,所以要推动科技创新才行,所以我估计下一步我们要做的一个重大事情,就是对科技创新有一定向前推动,明年我觉得可以牺牲一点增长的速度保证科技创新不能停下来,要加快对科技创新。两件事必须做。一是要提高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就是实验性经济,没有庞大的实验性经济,没法搞科技创新。第二,调动人的积极性,人的积极性必须调动起来。我们现在对知识产权和物质产权的输入方式不一样,物质产权有个人的,但知识产权都是国家的,参与创造的人不能享受这个经济收益。因此,人们没有积极性去践行科技创新,给院士是荣誉职称而已,最近我看院士的收入很低,为什么?好多人贡献巨大,为什么那么穷?因为你不能享受你所创造的知识产权经济收益,因此人们没有积极性。


中国为什么高端人才大量外流的原因是我们这种制度所导致的,我觉得科技创新恐怕这两件事一定要做好,一是加大物质基础建设,形成强大的实验性经济。二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真正修改知识产权制度目前不合理的地方,来保证人们这方面的发展。这个就是关于供给冲击大致的目前情况,我的判断应该是这样,这是第二个问题。


预期转弱


预期转弱,就是指信心不足。


我们研究发现主要是企业家的预期转弱,对未来预期不是太好。我们看了一下,可能与目前的一些结构政策调整有关,比如两个提法对他们影响比较大,一是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我的感觉是刚提出来以后,好多企业问我是不是要打富济贫,是不是要搞平均主义,有的人问我要不要赶快移民。我很吃惊,因为三次分配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没有打富济贫的意思,也没有搞平均主义的意思。


在座的都知道,三次分配的第一次分配叫初次分配,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原则,谁的效率高谁就收入高。效率原则贯彻整个市场化过程,企业竞争力强利润就高,个人贡献大收入就高,效率原则实际上不是简单的分配原则,也是创造蛋糕的原则,所以第一次分配强调效率原则,整个市场化的竞争过程表现为所谓的第一次分配。


第二次分配是所谓的再分配,再分配强调公平原则,就是把太高的收入往下压,太低收入往上提,靠两个制度,一是税收,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税收制度把太高的压一下,社会保障制度把太低的提一下,实现整个社会的平衡,实际上整个社会的公平就叫再次分配强调公平原则,主要调节太大的收入差距。


第三次分配是对再分配调整之后还非常有钱的人,像有人上市之后,股权变现几十个亿成百亿上千亿,这种人就要进入所谓第三次分配,道德原则,没有强制性,而且背后是以所谓的捐赠为实现形式。这个捐赠的钱不是用来扶贫,是进入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通过科技创新,来带动整个民族的福祉,所以第三次分配的核心是道德原则,没有强制性,以捐赠为方式,而且这个钱不是用于解决收入差距,是用于科技创新。


三次分配是三种原则的统一,效率原则、公平原则、道德原则。这三条原则没有打富济贫的意思,也没有搞平均主义的意思,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有人理解上可能有问题,这种三次分配不是打富济贫,更不是搞平均主义。实际上既是强调高效率的创造蛋糕,也强调更好的分配蛋糕,这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理论。而导致的结果是所有社会阶层收入都会适度增加,叫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大家财富都一样,永远有差别的,而是强调所有社会阶层的收入都能使国家的发展相应增长,就叫共同富裕。三次分配理论、共同富裕没有打富济贫的意思,更没有搞平均主义的意思。我估计可能有人误解了,理解错了,导致企业家们很紧张。


另外一个提法就是所谓的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一提出来有人又说是不是要打击资本,很紧张。实际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没有打击资本的意识,这个理论的背后有两条原则很明显,一是承认资本的逐利性,承认资本最基础的内容就是追逐利益,叫逐利性资本。我们是完全承认的,如果不承认资本逐利性,那么公益基金就不是资本了。强调必须承认资本的逐利性,这是前提,但资本的逐利过程中有可能和国家的宏观政策发生某种偏差,甚至出现某种对抗,这个时候就叫资本无序扩张。如果资本与宏观政策的方向完全一致,那就叫有序运行,所以判断资本无序扩张和有序运行的重要指标是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有一门课就专门要提升企业家判断和分析宏观经济的能力,因为只有能力增强,才能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走势,才能在逐利过程中不出现偏差或者对抗。这门课包括几个内容,一是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二是财政政策与收入分配政策,三是产业政策与科技创新政策,四是国际收入政策与开放政策,五是社会政策与稳定政策,这几个政策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现在有门课程专门帮助企业家来提升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政策能力。


最近在调研中发现有的人不是有意要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对抗的,是因为他不知道我们这个政策走势怎么回事,在逐利过程中出现了偏差,甚至是某种对抗。我们提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不是打击资本,是导向资本,所以这个提法两个原则很明显,一是承认资本的逐利性,必须承认,资本就是逐利的,如果不是逐利性,那就是公益基金。二是导向资本,要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大致上一致。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这种提法也不是为了打击资本,还是要导向资本,而且未来我们应该更好的导向资本才行,不要出现无序扩张之后才矫正,而是提前给一个信号,释放这个信号保证它可以实现发展。我们提出防止无序扩张既不是不承认资本逐利也不是打击资本,实际上是处理资本跟国家发展方向上面的不断相互融合的过程,没有打击资本的意思。但前段时间人们理解为要打击资本,很紧张,实际上大可不必为此紧张。


刚才张主任讲得很好,讲到结构政策的时候,一定不要把目标和现实混为一谈,要讲清楚问题,这样资本才能清楚,企业才能清楚,预期才能用好。解决预期转弱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政策要清晰解释,千万不能有含糊的地方,这样容易出问题,尤其对企业家的预期。这是关于预期转弱的问题,重点还是企业家的预期应该不断地得以提升,而且要讲清楚很多问题,政策出台,上面一定考虑到未来和现实的这种关系怎么解决好,未来目标和现实做法之间的磨合是一个大问题,这个就是关于未来的三重压力。


一是需求收缩,二是供给冲击,三是预期转弱。我想是不是明年在运作当中,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相应政策,这样会更好一点。


谢谢大家!



转载自 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