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马建堂谈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2001.02.07)
作者:马建堂    发布:2004-04-17    阅读:5455次   

马建堂谈企业在结构调整中

应该重视的问题

  (专家访谈·北京)国企改革经过三年的努力基本达到阶段性的脱困,但国企改革仍然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如何在“十五”期间解决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60分》“中经点评”栏目组走访了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司长马建堂先生。

  中央台《中国新闻60分》栏目 记者(杨霁):马老师,您好!中央提出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中结构调整要作为一个主线,那么咱们应该如何来理解作为主线的结构调整,或者说,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中这种结构调整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司长 马建堂: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对我们未来五年经济工作作出了非常重要和权威性的规划,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认为这个提法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说我们国家必须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呢,主要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的结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1997-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我们在结构矛盾方面显现的更为突出。我们经济结构的问题可能包括方方面面,我认为最主要的大概有这么几点:第一点,就是低水平的生产能力相对过剩。随着二十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我们的生产能力也迅速的成长起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工业领域特别是传统工业领域生产能力过剩的现象非常多,1995年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工业普查有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就是我们中国50%左右的主要工业品的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在60%以下,这就意味着40%左右的生产能力是闲置的。工业结构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非常分散。过去是由于产品短缺,在产品短缺的条件下产生了若干个大大小小的企业,这些企业是高度分散的,小规模的。所以我们“十五”期间经济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解决经济结构中存在的这些很突出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主要就是上面谈到的过剩和分散的问题。

  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应该是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就是我们五中全会所说的加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我个人感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主战场在工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第一件事就是用高新技术、先进实用技术来改造传统的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产业,使这些传统的工业来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当然改造传统产业要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要围绕提高质量、增进效益、防止污染等目标来进行。

  第二方面的工作就是要突出重点,集中精力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也指出我们现在既有一个继续工业化的政策,也有一个在工业化过程中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政策。经济的信息化为工业化的推进创造了条件,所以,加快发展以建立信息产业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我们“十五”期间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然,发展的重点一个是电子信息产业,第二是生物工程,第三个就是新材料。材料工业对于促进工业产品上当次、上水平太重要了。因为你的工业设备、工业产品的质量中材料的质量是很重要的,这是基础。

  第三个方面就要为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改造升级要配备一批懂市场的管理骨干。我们现在讲工业结构要战略性调整要以市场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那么市场的引导、政府的调控它接合点是什么?这个接合点就应该是企业。就是说我们“十五”期间中国的工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引导,当然绝不能排除政府的推动作用,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一定要发挥市场的作用,这两个东西结合在一起要有个支点、接合点,我想就是发挥大的企业集团、大公司在结构调整中的主要作用,这是个依托。比如钢铁工业、有色金属行业、石化工业要调整、要改造、要升级、要增强竞争力,这要落实到一些企业上去,工业结构调整要有依托,这些依托就是这些大企业。比如我们在某个行业里有若干家有核心竞争能力,主业突出企业结构合理的大公司,我想那就会按照市场的导向、按照专业化结构分工来推动这个行业的进步,推动这个行业的结构调整。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四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拓宽结构调整的退出通道。要解决工业结构存在的过剩和分散的问题,除了要上,要升级,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下,只有下才能使落后的生产能力得以控制,只有下才能够让那些没有竞争能力的小企业退出。下,就要有退出的通道,就要有退出的机制,因此就需要拓宽落后的生产能力、落后的企业、落后的工艺设备退出的通道,最集中的就是落后的企业里所存在的人员退出的通道。工业结构调整里面一个很大的难点就是人员退出的问题,而这个通道建立不起来,人就无法稳妥的退出来,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能把落后的企业里的工人弃之不管,我们要安置他们进入再就业中心,要安排他们再就业,这都需要钱。拓宽退出通道,建立一个通畅的稳定的机制,既能加快企业的改革、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又能保证社会的稳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如果我们在这四个方面加大工作的力度,那么在“十五”期间我们的工业结构会出现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

  记:马老师,刚才您谈到了在这次结构调整当中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要压缩过剩的生产能力,要使分散的生产能力相对地集中起来,以及在调整过程当中可能包括人员的退出等都是马上要面临的问题,您是否认为这次调整人员退出的问题应该是比较大的问题,您能否给我们谈一下目前这次结构调整主要还存在哪些问题?

  马:应该说结构调整既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也是一个很艰苦的工作,就是说我们要推动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这些成本或者可以说是这些矛盾也可以说是工作的难点,我想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刚才我已经说过了,就是使得需要调整的企业中就业的职工稳妥地退下来,不要引起社会的震动,同时他们通过培训以后,又再进入新的行业、企业重新找到新的工作的能力,这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因为有的职工年纪比较大了,他们原来的劳动技能比较单一,他不一定适合新的行业的要求,这样,这些年龄老的、不适应的下岗失业职工退出以后要有一定的经济补偿,不到退休年龄的要有一份经济的补偿金,或者进入再就业中心的基本生活费,到退休年龄的还有一个养老金的问题,要再就业还有一个再培训的问题,而且这些后续工作都需要花钱,这里是指结构调整下来的人如何退下来、往哪里去的问题,这是工作的一个难点,也是工作的一个着力点。

  第二个方面,我想应该是债务的问题。因为每一个需要淘汰、关闭、资不抵债、亏损累累、扭亏无望的企业都和它的债务联在一起。这些债务中主要的或者说绝大部分是银行的贷款,有一部分还欠职工的,比如欠职工的工资,欠职工的抚恤金,欠职工的烤火费,对人的债务和对银行的债务,这样的企业属于需要淘汰、关闭的企业,那么,怎么解决这些企业欠银行的债务和欠个人的债务也是个难点问题。因为需要退出的企业很多,它背后所承担的无力归还银行的贷款也是很大的一个数目,所以这只能根据我们中国银行的实力,中国所有的金融机构的力量,有步骤地稳妥地进行核销这部分遗留贷款,这也是结构调整的一个难点。

  第三个难点,我想就是我们要培育核心建设能力强、主业突出、体制合理的公司,要减少那些小而全、规模小的公司。那么如何使这些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又避免重复建设,使一些企业在市场力量的引导下自愿地成长为真正有竞争能力的大公司,我想这既需要政府的引导,但又不能靠政府包办,既需要市场的力量来促成,又要发挥政府一定的作用,这是个难题。有的同志就批评,说我们过去的集团战略是“一麻袋土豆,土豆一麻袋”。这也是工作的一个难点。

  记:您刚才谈到,结构调整就是要把相对过剩的生产能力压缩,以及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拿我们的家电行业来说,咱们最近可以看到的报道比如象彩电,以前洋品牌市场份额占得比较小的,现在它重新又起来占领国内市场,咱们家电行业可能在这一轮竞争面前也就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显得有点跟不上。对于这样的问题咱们怎么来理解这种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关系?

  马:你讲得非常好!非常对!结构调整简单地说就是要把我们弱的方面做大做强,把我们落后的方面淘汰退出,做大做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要回传给若干个行业结构,行业结构要回传给企业的结构,企业的结构又要落实到产品上,所以,结构调整中产品结构调整是关键,而产品结构调整的核心或者说它的本质来自产品的创新,要源源不断地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产品,而这样做就要开发,要创新。你刚才讲到我们中国彩电行业国产彩电所占的市场份额在过去比较大,但从去年又开始下降,这个过程反映了我们有一些企业可能主要的精力,没用在技术创新上,但是可能在其他方面的竞争上用的精力太多。企业是需要用价格竞争,如果你的价格是符合《价格法》的话,是可以搞价格竞争的,但是如果你的主要精力不在创新上,那么你这个企业必然是个短时的企业,你这个企业早晚会在这个价格竞争中垮掉。所以技术创新对于我们工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工业来一个脱胎换骨的改造是致关重要的。


  记:下面我们提第二个问题,就是咱们提出国有企业脱困的工作已经达到了阶段性的目标,那咱们怎么来理解这个阶段性的含义?另外,下一步咱们企业改革、改制的工作发展方向是什么?

  马: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记者招待会上,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对这些问题作了非常精辟的回答。我想,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的基本实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在中央1997年底提出这个任务的时候,国有企业的处境很难,产品长期过剩、重复建设导致的矛盾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象河里的水干了,石头突然暴露出来一样,矛盾非常集中地被暴露出来。1998年头五个月,国有企业风险总体回升,月月回升,因为东南亚危机使得我们的经济速度放慢,当时是三年脱困的压力很大,由于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鼓励出口、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政策,经过国有企业职工们艰辛的努力,应该说到去年年底三年改革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基本实现的主要标志是两个,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出现了大规模的改善。这个里头就建立这样一个指标,2000年国有及国有控股的企业资产大概有2300亿元,但是1997年,特别是1998年,只有500亿出头,你看增长的速度多大。第二从行业上讲,三年脱困最严峻的98年,我们有五个行业是整体亏损的,这五个行业就是盈亏相抵是不挣钱的,但是到去年年底,14个主要行业里有12个行业要么是扭亏为盈的,要么是赢利大幅度增长。比如石油石化,去年的利润是一千个亿,仍然亏损的煤炭和军工企业的亏损幅度也在缩小。第三个方面,我们再看看地区,三年脱困最困难的就是1998年,31个省、市、自治区有12个是整体亏损的,到去年年底,31个省、市、自治区整体都赢利。第四个方面,1997年亏损的6599户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这是我们当时脱困扭亏的重点,到去年年底,大概减少了66%的亏损企业,其中有的是扭亏为盈了,有的是通过改制、改造退出了。所以从以上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有关部门的配合和全国国有企业职工的努力,国有企业改革的脱困目标确实基本实现。另外我需要补充一下的就是我们提出改革的目标就是在2000年底,大多数国有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公司体制的改造,国有骨干企业基本上是我们的520户国有重点企业,他们是我们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这520户再加上各个地方选出的一部分企业共有2700户左右的试点企业,80%都进行了公司体制的改造。从上面情况分析,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脱困的目标基本上得以实现。

  但是,我们深深地感到这个目标仅仅是一个阶段性目标,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还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国有企业改革要真正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是个艰巨的任务。比如,相当多国有企业机制仍然不够灵活,国有企业结构调整的任务非常严峻,不少的国有企业甚至是赢利企业同时存在潜在亏损的问题非常突出。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分流富余人员的任务也非常重,非常难。在4000多户老的亏损企业扭亏脱困的同时,又生成了一部分新的亏损企业,所以,无论从结构调整的角度去看,还是从体制改革的角度去看,还是从我们企业的效益的角度去看,我们的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依然非常突出,仍然有很多工作等着我们去做。因此,我们既不要低估三年脱困的伟大成绩,同时又不能忽视了三年脱困以后继续改革、继续发展任务的艰巨性,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的意义。

  对于三年阶段性脱困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我想应该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继续加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力度,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包括其他类型的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很重要的一个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公司制,真正的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公司制度。我们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尽管有一部分,我刚才说了80%多已经改制,这个改制还是初步的,内部的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法人治理结构还没真正建立起来。所以,必须加大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的力度,使得我们的企业真正执行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

  记:刚才您谈到了国企三年脱困之后咱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第一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能否请您再谈谈其他方面的工作。

  马;第一个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分流富余人员、分离办社会职能的力度。国有企业真正走向良性循环,除了一个体制问题以外,由于历史造成的包袱一定要解下来,这个包袱卸下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有企业过去承担了本来应该由社会承担的一部分职能,比如过度就业,还有办社会职能,比如医院、学校、公安等等,要把富余人员进一步分离出来,要把承担办社会职能的一部分进一步分出去,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卸掉它的包袱。

  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第三个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内部制度改革的力度,主要是加大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相比,我们感觉到,除去体制的原因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内部的机制不行,因为我们的制度比较死板,分配机制不合理,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因此不能带来足够的刺激,缺乏效益,缺乏竞争力,我们没有一个内在的竞争机制,没有根据人贡献程度的不同而收入不同的这样一个机制,也没有人员可进可出的机制,如此下去国有企业搞好是做不到的,所以必须加大内部改革的力度,竞争上岗,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形成这样一个体系。如果你不好好干,就有可能丢掉工作丢掉饭碗,只有这样才能进步,没有竞争和压力社会不能进步企业也不能进步。

  第四个方面,要加强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特别是要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财务软件,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我们过去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大的集团公司,企业的财务管理太混乱,现在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统一的财务软件的出现,我们现在有手段有能力把我们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我想如果我们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即加大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的力度,加大内部改革的力度,加大分离、分流的力度,加大科学管理的力度,特别是财务管理的力度,我们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会继续进步,会推动国有企业进一步走向良性循环。当然,除了企业本身的改革,国有经济要按照十五大的要求进行战略性的调整,要进一步推动,改变国有经济战线过长,改变国有独资企业过多,改变国有控股企业里面国有股所占份额过多的局面,这方面都是要加强改革力度的。

  记:第三个问题就是在咱们企业改革过程中,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那么您认为咱们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中,中小企业发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马:中国的中小企业它的主体应该说是两部分,最大的一块恐怕应该还是非国有的中小企业,一部分是国有的中小企业。对于国有中小企业来讲,我想改革总的方向应该要放开搞活,根据十五届四中全会的文件,要采取包括租赁、股份合作制、出售、承包等7种方式来放开搞活,当然正象中央经济中国会议上江主席说的那样“退而有序,抓大要强,放小要活”,既然要退出去,所以要放开放活,要退而有序。要把正确规范的改革抓上去,同时要加大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推动作用。对于量大面广的另外一部分中小企业也就是民营企业来讲,我们工作方向就应该是进一步地鼓励民营企业公平竞争,健康发展。党的十五大和《宪法修正案》,它进一步明确我们民营企业或者私营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按照这个基本的精神要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于这方面的工作我认为大概有这么几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要放开对民营企业的一些不合理的限制,拓宽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领域,我们对外部企业开放的领域,原则上对内部企业都应该开放。第二个方面,按照十五大的精神和《宪法修正案》的精神对我们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理。有些法律法规由于过了一段时间不一定还能符合我们的要求。第三,对民营企业要在注册登记、金融服务、税收规费、土地审批等方面真正一视同仁,只要你符合产业政策导向那就一视同仁。第四个方面,就是要为各类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内,建立起服务体系。因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人才、信息等方面他们是弱者,国家应该在信息的推进、人才的培训、技术的进步甚至包括会计服务方面建立一整套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服务好。最后一个方面,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自身也要改进组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依法服法,自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改革上,一些大的民营企业要从家族制逐步地自愿地走向现代企业制度;在管理上,要逐步地从家族式的管理转向现代管理,要逐步地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部门。当然,对量大面广的个体工商户,就需要一个政府的服务体系来帮助来进行改进。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工作,会加快推进大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力度,促进他们更好地公平竞争、健康发展;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会反过来对国有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创造环境,最后真正形成一个以公有经济为主导,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的格局。

  记: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马:谢谢。

(中经网·电视媒体部徐剑、雷蕾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