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促进共同富裕首先要靠共同奋斗
作者:李雪松、孙博文、朱兰    发布:2022-02-24    阅读:1376次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技经所 2022-02-24 08:34

微信图片_20220224090244.jpg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这是根本途径。要加快推动改革开放创新,激励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创新创业创造致富。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共同富裕不是政府大包大揽,应防止掉入“福利主义”陷阱。


1.共同奋斗是共同富裕的根本实现途径

  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注定要经历艰难险阻的长期征途,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共同富裕的根本实现途径是共同奋斗,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方能行稳致远。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政府、企业、社会各界都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坚定必胜信念,将总任务、总目标、总要求分解为分项、分阶段的任务和目标,积小胜为大胜。基础好、有条件、有能力的个人和市场主体可以承担更多的责任,通过勤劳致富、合法经营致富,实现先富带后富;基础差、能力弱、禀赋不足的个人和市场主体也应发挥所长、积极作为、做好本职工作,有一分力出一份力,有一分热发一分热。

  通过改革开放激励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充分保障人的发展权利、激发人的发展动力、不断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整个过程中人是核心要素,实现这一目标也必然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人人参与、人人奋斗、人人共建实现人人共享,这也充分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来自高质量发展,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奋斗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的前提条件。为此,必须加快推动改革开放,有效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资源分配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让奋斗者更有尊严、更有效率地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2.为共同奋斗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大力弘扬勤劳创新致富的精神。共同奋斗是共同富裕的根本实现路径,必须大力弘扬勤劳创新致富的精神,不断凝聚共识和力量,形成人人不“躺平”、不“等靠要”的良好社会氛围,创造人人参与、各尽所能、各尽其责的良好社会环境,激发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创新创业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内在动力。加快劳动、资本、土地、知识产权、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探索、创新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有效路径,激发勤劳致富的内在动力。完善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奋斗者的创新动力和创业活力。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质量和专业技能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积极营造机会公平的社会环境。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这是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打破阶层利益固化,让更多要素和资源在各个阶层之间自由流动的制度保障。发展不充分是要素流通不畅的根源之一,在新发展阶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做大“蛋糕”,在发展中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就业质量,为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提供物质保障。教育公平是最大的机会公平,提高对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财政支出力度,不断缩小城乡与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受教育机会差距,提高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就业创业创造能力,让每一个人都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动力活力。加快破除城乡与区域、行业部门之间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使得劳动力能够在区域、行业部门之间自由流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党中央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为此,必须在过渡期内稳定对农村低收入人群的帮扶政策,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尤其要让更多的进城农民工、城市新市民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当中来。但是目前大多数农民工难以享受到市民化待遇,城市医疗、生活、子女教育等支出压力较大,削弱了农民工的工作热情和奋斗动力,也容易导致进城农民工重新跌入低收入群体,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为此,应加大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更多用于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更加注重作用于保就业保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消除农民进城务工、奋斗打拼的后顾之忧。建立可持续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推动实现财政支出向公共服务领域、向城市非户籍人口的“双倾斜”,既要在增量上节省资金,将财政支出更多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也要在存量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绩效,将城市非户籍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覆盖范围,促进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向非户籍人口倾斜,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谨防陷入“福利陷阱”

  促进共享权利和奋斗义务匹配。共同富裕要求以人人奋斗实现人人共享,共享是权利,奋斗则是义务,每个人既有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分享“蛋糕”的权利,也有把“蛋糕”做大的义务。实现共享权利和奋斗义务的匹配,也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分配领域要反对平均主义,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设计,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不断创造良好奋斗环境、激发奋斗者内生动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由于个人禀赋条件的不同,要允许合理分配差距的存在,一定意义上,合理的分配差距也是激发人力资本提升和促进创新创业的动力。

  防止掉入“福利陷阱”。共同富裕不是政府大包大揽,要防止出现“养懒汉”“等靠要”等现象,避免掉入“福利主义”陷阱。实现共同富裕要发挥市场、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协同作用。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完善产权制度、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着力扩大高水平开放,把自贸试验区的成功实践抓紧复制推广到全国,增强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对于一些个人或社会组织能提供的保障功能,政府要避免越俎代庖、大包大揽,防止脱离基本国情、超出财政能力、以揠苗助长的方式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避免陷入“福利陷阱”。始终坚持在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具备的条件下,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方面要把那些有能力和条件承担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扎扎实实地办好;另一方面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吊高胃口、不办“过头事”。


作者:李雪松 孙博文 朱兰(分别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4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