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2022年1-2月份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若干研判
作者:《经济研究》智库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发布:2022-04-07    阅读:2307次   


社科院经济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022-04-06 16:13


《经济研究》智库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2022年初,我国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各项政策,财政支出节奏快于往年。1-2月份多项经济指标回升,经济总体呈现出较快恢复,但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仍待进一步稳固。在疫情影响范围扩大和俄乌冲突事件冲击背景下,美国和欧洲经济增速正在回落,部分发达国家基于高通胀和紧张的劳动力市场实行加息,可能使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受阻并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一季度,由于境内外存在的免疫差和更具传染性的变异毒株影响,我国疫情防控的的复杂性、艰巨性上升,叠加国际环境因素,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尚未根本缓解。

一、1-2月份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一)我国经济呈现较快恢复,但基础仍待进一步稳固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2.2%;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提高11.2个百分点,比前两年12月份平均增速高出8.3个百分点。从固定资产投资各主要分项看,1-2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9%,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提高了23.9个百分点(由-3.0%升至20.9%),比前两年12月份平均增速高出9.1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7%,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下降3.9个百分点,但比前两年12月提高6.7个百分点(由-3.0%提高到3.7%),表明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的局面有所改观;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1%,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提高10.5个百分点,比前两年12月平均增速提高8.4个百分点。但也应该看到,1-2月份,我国制造业投资同比高增速受到基数较低影响,房地产投资还没有打破商品房销售与房地产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负增长的局面,同时基建投资在实物层面更多落地可能还需等待一段时间。

微信图片_20220407094507.jpg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一是去年专项债结转资金和提前下达的2022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保障了年初基建投资的资金需求;二是公共财政支出靠前发力,1-2月份预算支出进度高达14.3%,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三是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保持较高增速和去年同期低基数的情况下,制造业投资增速较快;四是受施工面积增加和价格因素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


  消费增速超预期。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较前两年同期和前两年12月份平均增速均提高3.6个百分点。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中,餐饮收入同比增长8.9%,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提高10.9个百分点(由-2.0%提高到8.9%),比前两年12月份平均增速提高9.8个百分点(由-0.9%提高到8.9%);商品零售同比增长6.5%,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提高2.7个百分点,较前两年12月份平均增速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销售同比增长3.9%,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下降1.9个百分点,但比前两年12月份平均增速提高4.6个百分点(由-0.7%上升为3.9%)。如果从环比增速来看,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平均与去年12月份相比下降9.8%,其中餐饮收入与去年12月份相比下降20.3%,未表现出优于疫情前同期的季节性特征。

微信图片_20220407094529.jpg

  1-2月份,消费增速有所回升主要有以下原因和特征:一是虽然境内疫情有所反弹,但在疫情防控措施相对更加精准有效的情况下,居民返乡过年人数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1-2月份,我国铁路客运量累计同比增长23.3%,民航客运量累计同比增长13.0%。二是汽车“缺芯”问题得到缓解,汽车类商品消费由降转升。三是部分消费类产品,受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消费增速较快上升。国内油价上调,使得石油及制品消费增速加快;同时,金银珠宝类消费增长明显提高。四是消费增速提高也受到过去两年同期基数偏低的影响。


  外贸进出口增速受基数影响有所回落,但总体仍在较快增长区间。1-2月份,我国实现外贸出口5447.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提高764.3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增速较去年12月份下降4.6个百分点;1-2月份,我国外贸进口4287.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提高574.6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增速较去年12月份下降4.0个百分点。1-2月份,我国实现贸易顺差1159.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89.6亿美元。

微信图片_20220407094550.jpg

  1-2月份,推动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回落,但总体仍在较快增长区间的可能因素主要有:一是受到去年同期增速较快带动基数提高的影响,2021年1-2月份,我国外贸出口累计同比增长60.4%,进口累计同比增长24.1%,带动2020-2021年1-2月份出口累计两年平均增长15.1%,进口累计两年平均增长9.1%。二是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带动了进口金额同比高增。1-2月份,在主要进口商品中,有很多品类在进口数量累计同比下降的情况下,进口累计金额出现上涨;其中,原油煤、天然气、集成电路进口数量分别下降4.9%、3.8%、4.6%,进口金额则分别上涨43.0%、81.6%、19.2%。三是随着海外疫情防控政策的松弛,为满足出行需求的商品出口增速提升。1-2月份,箱包及类似容器出口额同比增长了24.3%。


  工业生产增长态势良好,服务业各行业复苏表现存差异。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7.5%;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下降0.6个百分点,比前两年12月份平均增速高出1.7个百分点。在工业生产三大门类中,1-2月份,采矿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9.8%,快于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提高5.0个百分点,比前两年12月份平均增速高出3.7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7.3%,低于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下降1.1个百分点,比前两年12月份平均增速高出1.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8%,低于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提高1.3个百分点,比前两年12月份平均增速高出0.2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更多行业生产增速有所加快。1-2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较上年12月份增加8个行业;只有1个行业出现同比增速下降,即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2.9%,较上年12月份减少4个行业。


  1-2月份,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2%;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下降2.6个百分点,比前两年12月份平均下降幅度大1.1个百分点。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整体处于扩张区间,虽然经历了1月份的明显下跌,但在2月份略有回升。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较上年12月份下降1.7个百分点,2月份回升0.2个百分点至50.5%。疫情反弹造成服务业不同行业间复苏步伐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和疫情条件下线上需求的增加,推动1-2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6.3%,较上年12月份加快4.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涉及接触性消费的住宿、居民服务等行业2月份的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45.0%以下低位区间,市场活跃度较弱,表明在居民消费意愿减弱影响下业务量明显减少。


  (二)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结构性失业特征比较明显


  1、2月份,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从去年12月份的5.1%,先后上升到5.3%、5.5%;受季节性因素和疫情影响,全国25-59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从去年12月份的4.4%,增加到今年1月份的4.6%,2月份继续上升为4.8%;全国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增长较快,由去年12月份14.3%上升到1、2月份的15.3%,为2018年开始发布调查失业率以来的最高水平,表明年青人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1、2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分别为47.5小时、46.7小时,低于去年周平均工作时间47.8小时的水平。1-2月份,全国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63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5万人,但较2019年同期减少11万人。


  (三)PPI环比由降转升、CPI维持低位,两者剪刀差收窄放缓


  1、2月份,受原油、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影响,我国PPI环比涨幅由1月份的下降0.2%转为2月份上涨0.5%,逆转了去年11月环比持平、12月开始下降的势头;PPI同比增速分别为9.1%、8.8%,延续了去年11月以来的下降势头,剔除翘尾因素,今年新涨价因素分别贡献-0.2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1、2月份,受季节性因素影响,CPI环比涨幅分别为0.4%、0.6%,高于去年12月份负0.3的水平;CPI同比涨幅均为0.9%,增速与去年12月份持平,剔除翘尾因素,今年新涨价因素分别贡献0.4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


  1、2月份,PPI的环比由降转升主要受到原油、有色金属等价格上涨影响。2月份,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国内石油、天然气相关行业价格上行,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10.4%,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价格上涨2.9%。受国际因素影响,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2.0%。1、2月份,CPI环比涨幅缓慢上行是以下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受春节因素影响,食品类价格总体趋于上涨。1、2月份,虽然猪肉和鸡蛋因供给充足,价格有所下降,但鲜菜、水产品和鲜果价格上涨明显,鲜菜价格环比分别上涨3.1%、6.0%,水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1%、4.8%,鲜果价格环比分别上涨7.2%、3.0%;二是受上游工业品价格提高带动,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2月份,工业消费品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8%。三是服务消费价格由上涨转为持平。受春节影响,节前出行、家政服务价格上涨,2月份又有所回落。


  2021年10月,我国PPI同比曾高达13.5%,当时的PPI-CPI剪刀差为10个百分点。2021年11月,我国PPI-CPI之间的剪刀差开始逐步收窄。如果没有俄乌冲突事件的冲击,今年我国PPI同比会较快下行,使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企业利润增速回升,从而在一个较短时间跨度内,使产业各环节的企业利润趋于平衡。俄乌冲突的爆发造成今年2月份PPI环比涨幅由负转正,PPI-CPI剪刀差收窄放缓。这意味着上游工业品价格在去年高基数上保持较快增长,下游消费品价格仍维持低增长,从而给处于下游的市场主体(多数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利润带来持续的挤压效应。市场主体在决定是否持续经营时,既会审视短期困难,也会评估在较长时间内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持续的经营压力很可能严重损坏市场主体的信心,对此应予以重视。

二、近期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

  

  随着传染性不断增强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在全球肆虐,全球新冠病毒日新增感染病例数在1月下旬突破400万。在累计感染病例数激增并付出大量死亡代价后,全球日新增病例目前已经降至150万左右。由于境内外所存在的免疫差,叠加更具传染性的变异毒株影响,我国疫情防控的的复杂性、艰巨性上升。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毒株及其后续重组变异体的高传染,引发了全球日新增确诊病例在1月下旬出现新高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2022年1月下旬全球日新增确诊病例峰值突破了400万,如果考虑无症状感染病例数,全球日新增感染人数可能超过1000万。在此情况下,受防疫策略路径依赖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国家在2、3月份陆续全面放松疫情防控措施。截至3月31日,除中国以外的全球其他国家,新冠肺炎累计死亡病例已超过612万,单1月下旬以来就新增死亡54.2万例。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全球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出现下降,3月下旬日平均新增病例维持在150万左右。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占总人口比例均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截至3月31日,中国新冠肺炎累计死亡病例占总人口比例不到十万分之一,而美国该比例已近千分之三。目前包括韩国、越南等周边国家累计感染人数都超过总人口的一定比例,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免疫缺口比较明显,而且病毒仍在进一步演变过程中,这加大了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


  

  在主要经济体尚未完全摆脱疫情的影响之际,俄乌冲突及其对经济增长、贸易和通胀的影响再次冲击世界。美国和欧洲经济增速正在回落,部分发达国家基于高通胀和紧张的劳动力市场实行加息,可能使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受阻并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在俄乌冲突之前,受全球供应链中断、政府刺激措施和全球需求增加影响,全球众多国家的通胀已经高企。在34个发达经济体中有15个国家在2021年通胀率超过5%,109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也有78个通胀率超过5%。俄乌冲突之后,以原油价格为中心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加速等负面连锁反应,OECD估计全球通胀将提升2.5个百分点。如果通货膨胀长期化,中央银行将被迫加快货币紧缩步伐,全球经济有可能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虽然部分发达经济体在 2022 年经济总量可能扩张,但实际 GDP、投资和收入增长将显著慢于2021 年的快速反弹。2022年1月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全球经济将在2022年增长4.4%,较去年10月的预测调降了0.5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2022年增速调降了0.6个百分点,降至3.9%;发达经济体中美国调降幅度最大为1.2个百分点,降至4.0%;欧元区为0.4个百分点,降至3.9%。在俄乌冲突事件的冲击下,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变得更不明朗。高盛预计,2022 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同比增长将放缓至仅 0.5%, 2022 年全年的预测从 3.8% 被下调至 3.2%。俄乌冲突的影响将使得美国GDP增长率在基准情形下再降低约0.2%。根据BLS统计,美国CPI在今年2月和1月分别上涨7.5%和7.9%,创40年以来新高,连续3个月突破7%。1月和2月美国非农业部门的就业人数分别增加46万7000人和67万8000人,失业率维持4.0%和3.8%的低水平。3月17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即0.25%),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提高至0.25%—0.5%,这是2018年以来美联储首次加息。不仅如此,美联储还透露更激进的措施,市场预计美联储可能将在今年加息六次。但加息可能进一步限制生产性投资、对高估值的资产市场形成冲击、增加债务偿付负担;同时,也会对过去两年主权债务激增的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资本外流压力。

三、下一步我国经济运行可能的基本态势和简短政策探讨

 


  (一)一季度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尚未根本缓解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做出来很多努力,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增强,原煤等初级产品供给增加,财政支出进度快于往年。但受国际地缘政治事件影响,包括能源、有色金属和粮食在内的商品价格短时间内大幅上涨,客观上降低了我国政策措施缓解供给冲击的效果。在财政支出进度加快的情况下,政府主导的投资需求有所增长;同时,在疫情防控更加精准有效的情况下,春节期间居民出行和消费状况也好于上年,但在更具传染性的新冠变异毒株的影响下,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加大。3月份部分高频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出行、物流以及房产销售等经济活动明显减弱,需求收缩的压力仍在。预期的扭转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在供需两端未出现持续性好转、国际环境复杂性上升、境内疫情有所反复的情况下,预期转弱的情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


  (二)失业率仍可能维持在较高水平


  疫情蔓延状况仍是影响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失业率走向的重要因素。2月份,全国调查失业率已经上升到5.5%,这虽然包含季节性因素,但也受到境内疫情抬头的影响。2月份,全国16-24岁城镇调查失业率高达15.3%,这是2018年我国开始发布城镇调查失业率以来同期最高值,较2020年、2021年同期分别高出1.7个百分点、2.2个百分点。随着节后未就业人员开始陆续就业,通常3月份的失业率会趋于下降,但今年可能有所不同,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3月份我国疫情影响地区明显扩大,这些地区的经济体量在全国总量中的占比较大;二是全国跨地区的人流和物流明显下降,快递等在疫情暴发后发展迅速的行业在本轮疫情中受到较大影响;三是在部分地区处于封控状态的情况下,给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地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PPI同比读数回落放缓、CPI将维持在相对低位


  虽然,我国在工业基础产品生产上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在俄乌冲突的影响下,原油、有色金属等主要以国际定价为主的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使得PPI环比下降的态势在2月份发生了反转,3月份我国PPI环比仍可能继续上涨。但相对于2月份来说,3月份PPI翘尾因素的贡献将下降1.8个百分点,因此考虑翘尾因素,PPI同比读数仍会回落,但回落速度比俄乌冲突前的预期放缓。从近期国内农产品期现货市场价格走势来看,受季节、运输等因素影响,鲜菜价格继续上涨,鲜果价格有所回落,猪肉价格继续走低,使得前期CPI食品项上涨可能转为下降。非食品价格中,工业品价格上涨向下游工业消费品缓慢传导仍会持续,疫情蔓延状况是左右服务类价格的最重要因素。在考虑翘尾因素的情况下,3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在0.8%左右。


  (四)进一步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经济增长


  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出,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在疫情影响范围扩大和俄乌冲突背景下,为了实现这个增长目标,需要进一步处理好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之间的关系、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为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定经济增长,今年我国实施了新的组合式税费优惠支持政策,其中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将为市场主体新增约1.5万亿元现金流。3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降至临界点以下,表明我国经济总体景气水平有所回落。在这种情况下开启的留抵退税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并支持企业扩大再生产。同时,应更好实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配合,打好组合拳。这不仅是要在专项债发行过程中,通过货币政策数量型工具增加市场流动性,而且要考虑在适当的时机运用好价格型工具,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推动社会融资规模扩张,稳定经济增长,增强国内外投资者信心。


  课题负责人:黄群慧

  执行负责人:杨耀武

  课题组成员:刘洪愧、李天健、孙小雨、贺 颖周慧珺

  本报告执笔:杨耀武

(编辑:刘益建、张佶烨;责任编辑:张佶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