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2022年中国出口形势展望: 高份额拐点未至,高增长景气将过
作者:管涛 刘立品    发布:2022-04-18    阅读:2272次   


管涛 刘立品 凭澜观涛 2022-04-18 09:26



摘  要:

2021年中国出口韧性超出市场预期,出口金额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出口份额逐季上升。我们认为,2022年中国出口份额大概率继续稳中趋升,但出口金额恐难维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基准情形下,预计2022年中国出口增长10.8%,出口份额约为15.5%,较2021年仍有所上升。判断出口形势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将出口份额上升等同于出口高增长,后者主要受全球经济制约;二是将出口份额上升、出口增速较高等同于经济稳增长,扩大内需才是稳增长的关键。

作  

管    涛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刘立品  中银国际证券宏观研究员


1650246972518323.png

注:本文发表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2022年第1期。相关研究报告请参见《2022年中国出口形势展望:高份额拐点未至,但高增长景气将过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国内企业生产一度停摆,出口遭受重大冲击。随着疫情逐步向海外蔓延,全球经济也遭遇重创,国内外疫情防控差异支撑中国出口在2020年二季度强势反弹。不过,2021年随着各国宽松政策出台以及疫苗接种率提高,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逐渐转弱。市场一度担忧,全球经济重启之后,中国出口高增速回落风险。然而,事实是,2021年中国出口依然保持了较强韧性:出口金额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出口市场份额也在逐季上升。为什么2021年中国出口韧性远超市场预期?2022年出口高增长态势还会延续吗?本文主要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解答。
一、2021年中国出口韧性超出市场预期
2020年底2021年初,市场对于中国出口形势的主流预测是认为2021年出口增速平稳,基本位于10%以内。而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出口金额(以美元计价,下同)自2020年10月份以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21年全年增长29.9%,其中有9个月的出口实际增速高于市场预测平均值(见图1)。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显示,2020年二季度以来,中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明显提高,2021年前三季度份额为15.0%,同比高出0.5个百分点,同时也明显高于2015年至2019年同期平均13.0%的水平(见图2)。
微信图片_20220418095622.png微信图片_20220418095642.png

中国出口高增长受量价因素共同推动。一方面,全球需求回暖带动出口数量增速上升。2021年,随着疫苗接种率不断提升以及各国宽松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全球经济快速恢复,2022年1月份世界银行发布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21年全球GDP增长5.5%,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5.0%,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增长6.3%;2021年10月份WTO预计2021年全球贸易量增长10.8%,较3月份预测结果上调2.8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需求恢复叠加供应约束推高出口价格贡献。2021年3月份以来,全球制造业PMI产出指数持续低于新订单指数,两者差值在10月份达到2.2个百分点,为12年以来最大缺口。同期,投入价格指数与产出价格指数均出现明显上涨,10月份分别升至74.4%、63.7%,创2009年以来新高。2021年7月至9月,中国商品出口价格同比增速扩大,9月和12月出口价格增速分别为10.6%、9.3%,均大于当月出口数量增速,是出口金额增长的主要贡献项。
中国出口份额上升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国内疫情防控优势保障生产活动平稳开展。2021年4月份德尔塔病毒蔓延初期,各国疫情防控政策力度加大。但此后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提升,各国应对确诊病例的医疗资源相对充足,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启了与病毒共存模式,疫情防控力度总体趋缓。然而,随着各国社交隔离措施逐步放宽,人员接触增加,病毒传播风险也在加大。相反,中国在加快推动疫苗接种的同时,持续实行严格的防疫政策,虽然疫情略有反复,但新增确诊病例较少,尽可能地避免了疫情大范围传播蔓延,保障了外贸企业生产活动平稳开展。2020年4月至2021年末,全球(不含中国)月度新增确诊病例与中国出口金额的相关系数高达0.75,表明国内外疫情防控差异对中国出口影响较大。
二是疫情之后海外消费、中国生产的格局进一步强化。疫情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消费需求恢复速度明显快于生产需求。相反,疫情冲击下,得益于国内供应链韧性较强,中国生产恢复快于消费。在内需恢复较慢、外需旺盛的情况下,国内更多企业转向外销。特别是民营企业因为适应能力强、调整速度快,更多转向外贸行业,2021年民营企业出口占比为56.0%,较2020年上升了2.0个百分点。并且,在稳外贸政策支持下,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不过,出口竞争加剧导致中国贸易条件有所恶化,2021年2月至12月,贸易条件指数持续位于100下方(见图3)。这意味着国内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议价空间被压缩,同时也说明中国商品凭借价格优势占领了更大的出口市场份额。
微信图片_20220418095658.png
三是中国工业生产优势带动商品出口高景气进一步扩散。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出口金额较上年增加905亿美元,机电和音像设备、纺织制品、杂项制品(包括家具玩具等)以及塑料制品(HS一级分类)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738%、224%、217%和139%,表明防疫物资、宅经济相关产品是当年出口增长的主要拉动项。不过,2021年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以及疫情防控政策逐步放宽,防疫物资、宅经济相关产品需求有所减弱,对中国出口金额增幅(相较于2019年)的贡献率均出现下降,但得益于国内供应链韧性较强,包括贱金属在内的13类商品(HS一级分类)贡献率明显提高,表明出口高景气进一步扩散(见图4)。
微信图片_20220418095707.png
四是中国在疫情之前已经主动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入世之后,中国迅速融入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在全球市场的进出口份额均在上升。2019年,中国进口和出口份额分别为10.8%、13.3%,较2005年分别提升4.7、6.0个百分点。尽管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暴发,但得益于中国主动调整供应链布局,部分对美国出口转为对东盟国家出口,美国从中国的部分进口也转为从东盟国家进口(见表1),中国出口份额并未下降。而由于东盟国家以加工贸易为主,因此2018年、2019年中国出口的中间品占比分别较上年上升了1.3、0.5个百分点。
微信图片_20220418095716.png
二、2022年中国出口形势两个基本判断

(一)2022年中国出口市场份额大概率稳中趋升
2022年中国出口市场份额大概率稳中趋升,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首先,疫苗分配不均的情况下,疫情对发达国家的影响更快消退。2021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表示,在现有防疫手段能广泛应用的前提下,如果能继续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并减少死亡率,新冠肺炎大流行“非常有希望”在2022年结束。2022年1月,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曾表示,如果各国能全面使用所有战略和工具,今年就可以结束疫情的最严重阶段,新冠疫情将不再是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过,全球疫苗分配不均的情况仍然存在(见图5)。发达国家由于疫苗接种率高、疫情影响减轻,因此经济恢复速度更快,而新兴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受疫情影响的时间更长。当然,如果病毒再次变异或者突破免疫屏障,全球经济会再次受到冲击,并且考虑到还要通过加强针增强疫苗保护效果,实际的理想接种比率应该高于现有70%-80%水平,留给中国享受出口红利的时间可能将会更长。

微信图片_20220418095727.png
其次,发达国家以消费为主的经济结构,使得中国生产优势继续凸显。根据联合国统计司披露的实际GDP构成数据,2019年,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产出占全球比重之和接近一半,远大于消费支出比重24.3%,表明全球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这些国家。从疫苗接种率来看,截至2022年1月18日,东亚、南欧、北欧、西欧以及北美发达国家疫苗完全接种率已经超过70%,但这些国家中,除了东亚以外的其他国家消费支出占比合计50.9%,远超制造业产出占比35.5%(见表2)。因此,即便这些国家摆脱疫情影响的速度快于其他国家,其经济结构决定了仍然以消费恢复(尤其是服务消费)为主。而中国则将凭借疫情防控优势,继续发挥全球制造业中心作用,保持出口韧性。
微信图片_20220418095735.png
再次,出口高增长带来的外贸订单黏性,延缓中国出口份额回落速度。得益于国内工业生产体系完善,中国出口产品种类覆盖范围很广且份额分布相对均匀(见图6)。如前所述,2021年中国出口高景气进一步扩散。这意味着,外贸企业在疫情前没有打开的国际市场因为疫情明显拓宽,企业出口的商品被更多的海外需求者熟悉、接受。虽然全球疫情好转、其他国家工业生产逐步回归常态后,不排除会出现外贸订单回流的风险,但对于部分商品(尤其是同质化较强的商品)而言,海外进口商的购买习惯一旦养成,短期内仍可能会继续选择从中国进口。
微信图片_20220418095746.png
(二)2022年中国出口高增长景气或将结束
2022年中国出口高增长景气或将结束,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全球经济继续复苏,但复苏势头进一步减弱,带动货物贸易量增速回落。2021年10月份,WTO预计,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将从2021年的10.8%回落至4.7%,不过WTO强调这仍然取决于很多假设,包括新冠疫苗加速生产和发放。如前所述,新兴经济体疫苗接种进展较慢,叠加疫情的持续影响以及政策支持力度较弱,因此其经济复苏力度明显弱于发达经济体(见图7)。不过,无论从消费需求还是补库存需求来看,发达经济体复苏对于中国出口的拉动作用较为有限。以美国为例,基准情形下,随着疫情逐步好转,社交隔离措施进一步放开,居民消费会从商品逐步转向服务,但增加的服务消费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作用远小于商品消费;根据PPI数据计算美国实际库存水平,并将其与趋势值进行对比发现,美国实际库存缺口约为2800亿美元,再结合美国进口占库存总额比重以及美国自中国进口比重,估算得到美国补库存需求仅导致中国对美出口增幅不到100亿美元,对中国出口增速的拉动作用依然有限。
微信图片_20220418095754.png
二是全球供应链问题可能在下半年得到改善。2021年10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中的供应商交付指数降至34.8,创下历史新低(交付指数越低,表明交付时间越长)。欧央行对全球(不包括欧元区)PMI供应商交货时间的分解结果表明,尽管需求因素发挥了主要作用,但供应链中断贡献了过去六个月交货时间延长的三分之一,并且贡献程度不断加深(见图8)。与供应链中断最相关的因素包括,物流受阻、半导体短缺以及劳动力短缺。这些因素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推动中国出口金额增长:一方面凸显了中国供应链韧性优势,增加中国出口数量;另一方面推高物价(尤其是生产者价格)水平,加大价格因素对出口金额的贡献。欧央行预计供应链中断问题在2022年下半年会逐渐改善,但不排除大流行加剧情况下,供应方面进一步中断的风险。2021年三季度,杜克大学CFO调查也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供应链问题在2022年尤其是下半年改善的可能性较大。由此,我们认为,2022年上半年,全球供应链约束可能继续支撑中国出口,但随着下半年供应链问题逐步缓解,中国出口动能可能转弱。
微信图片_20220418095803.png
三是外贸企业面临“三缺”、“四升”挑战。中国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在传统贸易网络供应中的地位较十多年前有明显提升。因此,全球供应链问题,除了通过凸显国内供应链韧性、推升价格对于出口金额的贡献之外,也会制约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的生产、运输,加大企业经营压力。此外,2020年6月份以来,人民币双边汇率和多边汇率均积累了一定升幅,对出口企业带来严重影响,前期主要表现为财务冲击,近期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明显加大。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出口普遍存在“有单不敢接”或“增收不增利”的现象。2021年5月份以来,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持续低于50,其中,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新出口订单指数渐次走低,小型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更是从2021年3月份起就持续低于荣枯线,过去两年来仅有2020年的1月和10月高于50(见图9)。
微信图片_20220418095811.png
三、2022年中国出口增速与份额预测
2022年中国出口增速约为10.8%。如前所述,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放缓、供应链问题可能改善以及国内外贸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预计中国出口高增长景气可能已经结束。不过,全球疫情和供应链问题逐步改善的过程,会使2022年上半年出口增速表现好于下半年。我们按照出口环比增速的季节性规律预测,一、二季度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6.0%、16.6%,三、四季度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6.5%、6.1%;全年,中国出口增速预计为10.8%。进一步我们用CPI和PPI指标对出口价格指数进行拟合,预计2022年出口价格增长2%,相应地出口数量增长8.8%。
2022年中国出口份额约为15.5%。WTO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份额为15.0%。鉴于2015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份额较全年份额平均低0.2个百分点,因此我们预计2021年全年中国出口份额约为15.2%,较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根据WTO对2022年全球贸易量同比增长4.7%、彭博对2022年全球CPI增速4.2%的预测,以及我们对中国出口金额增速10.8%的预测,可以估算得出,2022年中国出口份额约为15.5%,较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但如果发生了坏的情形,即全球疫情恶化,供应链问题没有明显改善,那么中国出口红利期会进一步延长,中国出口份额可能会更高。
四、主要结论
2021年,中国出口金额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全球市场份额逐季上升,出口韧性明显超出市场预期。我们认为,2022年发达国家经济恢复速度快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但其经济结构决定了仍然以消费恢复(尤其是服务消费)为主,继续凸显中国生产优势,叠加前期中国出口高增长带来的外贸订单黏性,使得中国年度出口市场份额大概率稳中趋升。但2022年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会进一步减弱,这意味着中国出口高增长景气可能已经结束。基准情形下,我们预测,2022年中国出口金额增长10.8%,其中价格增长2%,数量增长8.8%;全年中国出口市场份额为15.5%,仍然高于疫情前水平。
需要强调的是,判断中国出口形势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将出口份额上升等同于出口高增长。中国出口份额上升是相对概念,主要反映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的领先优势。2022年中国出口份额大概率上升,但出口金额维持高增长的可能性较小。2022年,全球经济复苏但复苏势头减弱,叠加高基数效应,本身就抑制了出口扩张的空间。如果病毒再次变异或者突破免疫屏障,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这会进一步制约中国出口增长,但中国出口份额却可能由于疫情防控优势和供应链韧性进一步提升。
二是将出口份额上升、出口增速较高等同于经济稳增长。虽然外贸企业可以享受国内疫情防控优势,但疫情防控常态化会抑制国内消费和投资,外需扩张难以抵消内需收缩。如2020年,中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跳升1.5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提升至28%,但全年GDP仅增长了2.2%。这意味着,即便在坏的情景下,中国出口份额上升、出口增速较高,但经济有可能是一个低水平的均衡,扩大内需才是经济稳增长的关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