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外资被什么吸引(2001.06.21)
作者:刘鹤    发布:2004-04-17    阅读:6584次   

外资被什么吸引

----关于西部开发利用外资的一些启示

刘鹤

  
  (50人论坛·北京)这个报告是我本人所进行的一个未完的研究成果,我非常高兴能把一些初步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并且由衷希望得到在坐的诸位中外专家的指正。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现实倾向
  研究西部开发利用外资显然需要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倾向有一个宏观了解。九十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四个具有倾向性的特征:一是,私人投资而不是政府投资成为资本流动的主体。二战之后,曾经一度出现政府投资及国际金融组织投资。占据国际资本主导地位的局面,但七十年代以来,各个发达国家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私人资本、私人投资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这种现象进一步强化,跨国公司成为资本流动主体,FDI存量已达5兆亿美元以上。私人资本高度重视回报,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要求突破管制,实现资本和贸易自由化,大公司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成为私人资本流动重要的推动力。二是,在整个国际收支格局中,资本流动而不是贸易流动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一惯认为,商品流动带动着资本流动,但由于私人投资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已经形成,FDI已经开始主导经常项目的流动。这显然与我们熟悉的国际贸易理论相背离,影响汇率的因素似乎并不仅仅是商品出口的贸易条件变化,而更为重要的是资本流动的反向作用。三是,资本流动在发达国家之间的数量不断地加大,美国、日本和欧洲三角形框架决定着整个世界经济增长的格局,即便是一个对国际收支理论研究不深的人,只要他可以细心的把美国、日本和欧洲(几个国家)的收支状态从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进行相互比较的话,马上可以发现整个世界经济增长的格局。发达国之间不仅在贸易层次的交往不断深化,而且在资本流动的层次更加相互依赖。四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尽管九十年代以来,曾经出现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热潮,但不同的国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是存在很大差别的,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别,是我们研究资本流动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相继发生了三个重要的事件,进一步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着重要影响。一是互联网作为新的基础设施,强化了全球一体化及资本跨国流动的外部环境,虽然纳斯达克股市低迷,但新经济正在扩张,互联网还在发展,到2005年,互联网网民的数量仍然会达到10人口,这些人口存在在最发达的国家、最活跃的地区和最有希望的产业部门,互联网经济正在全面地向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渗透。在互联网条件下,国际资本的流动速度明显加快,选择性也明显加强,巨额的资本流动以光的速度推进。二是,亚洲金融危机的震动性影响。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前,资本倾向于流动到那些宏观变量存在着某种不协调,而微观治理结构存在着灰色空间的国家和地区,但亚洲金融危机最直接的结果是,资本开始流向那些政府信用最好、制度最透明、产权关系最明确的国家和地区。当然,究竟是什么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归纳,有人说混乱的公司会计加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再加上企业银行和政府之间的血缘和不正常的裙带关系,导致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我倾向于认同这个。三是,美国经济增长减缓的影响。前一阶段,由于对新经济的预期过分乐观,引起了投资的增加,资产价格的上升,在某一始点出现了生产过剩,这时,投资的正常回报得不到保证,泡沫开始破裂,美国经济正在经历一次新的周期,而这个周期无疑通过贸易环节、投资环节以及人力资本的流动、商业模型的变化和资本市场的预期几个环节,对外部经济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对国际资本流动来说,可能最大的启示是,人们不再相信单纯的理念,而更加注重现实的回报和商业模型,而商业的模型需要磨合、需要时间。
  基于上述这些影响,显然强化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固有特征,并且不断引发着一些新的变化,我想有几点变化需要高度重视。一是,地理因素和环境因素更为重要。发达国之间资本流动互相依赖现象可能比任何时候都要明显,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新的俄林理论。事实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国家宏观的经济环境及微观的治理条件有很大关系。恰恰在地理位置比较好的国家,上述因素比不处于这些地方的国家要强的多,与此同时,资本对发展中国家流动更为审慎,只有有限的国家被列入国际资本流动的视野。二是,现实的商业模型和回报得到了更加高度的重视,产权投资、控股要求、独资形式比以前更加重要,国际资本在投入一个国家时,首先要考虑的要素是变现和流出的可能性,也就是资本市场是不是建全。三是,更加重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投资环境建设,特别是政府信用、宏观变量、公司治理结构、产权保护等基本问题。四是,人力资本可能成为区别各个国家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我们知道,人力资本一方面直接创造着经济效益,改善着直接的生产力;另外也不断地改变着人力资源再配置的效益,并且提高着一个国家对新技术的接纳能力,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扩张,人力资本已经引起了投资者越来越多的高度关注。
  
  二、中国吸引外资最近所发生的边际变化
  十分明显,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资吸引力最高的国家。虽然最近发生了很多国际事件,但十分明显,中国仍然是外资倾向选择的主要国家。经过了一九九七年的外资流入的高峰之后(九七年外商流入的总额达到644亿美元)和九八、九九年的底谷以后,中国利用外资的步伐在2000年以后开始稳步地回升,相信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流入的整体形式会进一步好转。这个判断得到了数据的支持,九九年外商协议投资下降了22%,2000年上升了51%,2001年的一到四月份在2000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28%,很多人在争议利用外资的效果问题。我们应该坚定不移扩大利用外资。南加州大学的肖政教授做了一个很好的分析,他看到,每当外商投入增长1%,中国的GDP有可能增长0.5个百分点,但两者之间的数据极不对称,也就是说,外商投资的数量相对于整个GDP增加额来说是很小的,甚至可以说只占到十分之一。因此,对整个经济发展,外商投资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想重点介绍最近几年中国吸引外资所发生的一些边际变化。大的倾向是,第一,外商继续向有竞争力的制造业涌入,强化着中国作为未来五年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79年到2000年制造业的比重逐步上升到了61%,而过去占比重最高的房地产投资现在已经下降到了13%。第二,向有希望开放的服务经济靠拢。创造获得市场准入的机会,特别是向运输、电讯、金融、保险等部门靠拢。比如,运输通讯行业97年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仅为3.5%,而到99年已经上升到3.8%,2000年仍然继续上升。第三,要求获得产权保护并力争取得控股地位。有数据可以支持这种判断,1990年合资企业所占的比重为54.1%,而到了99年这个比重下降到20.4%,与此相对应,独资企业的比重由90年的26%上升到99年的39%,并且比重仍然在向上变化。第四,进入中国后,寻找真正可以依托的地区的基点,资本开始在地区之间流动。由于这次会主要谈的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我想在第四点问题上进一步展开几个观察。
  我们知道,中国吸引外资在地区上正在发生一些边际变化,比较大的变化有三个,一是沿海与内地,沿海的比重仍然上升,尽管国家推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但是我们看到,亚洲金融危机以后,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相对比重仍然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二是沿海地区内部所发生的外资投资的流动。珠江三角洲(包括广东和福建)在总量上仍然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出现了相对比重下降,而长江三角洲特别是上海、江苏、浙江外资流入的比重在不断地上升。珠江三角洲在2000年相对下降了近20亿美元,而长江三角洲上升了约16亿美元,这种现象,是外商在中国境内的再投资的结果,这是特别一件非常令人高度关注的事件,究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值得各方面研究。我最近对江苏进行了考查,我看到江苏发生了几个事件,一是乡镇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二是交通特别是高速公路和通讯的基础设施不断地完善;三是人力资本的因素开始起作用。近千年的教育习惯不断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四是上海因素的作用。还有人提出,当外资由东莞流入昆山的时候,产生了一种攀比效应,其它的台资企业也在开始跟进。另外,企业家的态度、当地劳动力的成本、政府的行为以及真实的税率都对这种流动产生影响。我认为,研究中国利用外资或者资本流动问题,这个现象是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三是,西部省区之间利用外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国家推出了西部开发的战略,但是事实上外资的流入到各省的比例是极不对称的,西北地区的陕西、西南地区的重庆所占的比重最大,这两个地区在地理因素、基础设施因素、人力资本因素方面与其它的省区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产生这种变化,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倾向、与国内资本再流动的现实情况是高度对接的。
  
  三、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几点启示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出,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会和长期的发展战略,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如何根据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进行调整,可能至关重要。我想有四个方面启示是有现实意义的。第一,西部地区要重视改善相对的地理条件,绝对的地理环境无法改变,但相对的地理环境完全可以改变,而这一点需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交通、通讯的建设来实现。因为交通、通讯的发展有可能改变相对的时间和空间,对外商投资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当说到发展基础设施的时候,实质的问题是,在目前资金存在缺口的条件下,怎样通过项目融资获得必要的资金来源,怎样把项目债券转化为股权,怎样随着项目债券转化股权,建立比较好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并且使这个结构和资本市场高度对接。第二,高度重视政府信用,提高规范性和透明度。不久前,香港的曾荫权先生率领250名富商到西部考察,回北京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他强调,港商真正关注的问题是政策的透明度和政府的行为,我们认为,好的名声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争不脱的珈琐,西部地区的政府名声很好,需要进一步重视这个问题。在界定政府公共职能,制定高质量的公共政策,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方面,下更多的功夫。第三,快速建立人力资本队伍。刚才贺克曼教授专门谈了人力资本的问题,我非常认同,但是我们也看到,教育投资改善西部的人力资本环境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但近期西部开发又要推进。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具有流动性的、来源于全国、甚至外部的专家队伍和人才体系,与西部开发的要求对接。第四,需要在全球化的环境下进一步明确西部的发展战略,西部在中国,但是实际上,西部的发展又必须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整个世界经济进入了服务经济,传统的制造业生产能力正在相对过剩,西部开发不应该在走传统产业的老路,我们应该更多的从全球化的环境考虑问题。这一点我在很多会议上都强调过,今天我不再展开。
  谢谢大家。
                      2001年6月19日(重庆) 

(中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