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提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这引起了广泛热议。笔者拟从四方面谈谈个人理解。
有人以为《意见》关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提法又是一种新的概念。其实,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市场建设工作。
早在2013年底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时,就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其中特别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2017年底十九大在做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重要判断的同时,强调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2019年底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作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
2020年以来,党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9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指出,要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强化竞争政策作用。2020年底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2021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再次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发达经济体经验表明,市场经济最终都会迈向统一。远的如美国南北内战。由于当时美国劳动力要素流通不畅和南北发展理念不同,美国在寻求政治解决失败后只得打了一场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近的如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想要加入欧盟的国家必须符合“哥本哈根标准”,其中的经济标准就是自由的市场经济。中国既没有十九世纪美国的南北对峙,也没有欧盟的“散装”议会制,中国的举国体制优势应该会走出一条新路线。
有人质疑中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重回计划经济。恰恰相反,全国统一市场仍是市场经济,将会包含更多的竞争因素,有望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意见》的主要目标均含有市场经济元素,包括发挥市场促进竞争、深化分工等优势,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发挥市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国内大循环和统一大市场为支撑,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等。
《意见》的首要措施也是以强化市场经济制度规则统一为基础,包括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其中,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更为靠前,明确提出要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及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推动知识产权诉讼制度创新。产权保护是鼓励创业创新的基础。《意见》重申制度型开放,同时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包括中外资、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也是中国市场由大到强,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的必经之路。
此外,《意见》还提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以人民群众关心、市场主体关切的领域为重点,着力完善质量、标准和计量体系,全面提升消费服务质量;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以增强监管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为保障,健全统一市场监管规则,强化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着力提升监管效能。
近年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意见》是对解决历史积累问题的探索,是破立并举。
过去,中国处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作用来快速做大经济盘子。但地方考核的“唯GDP论”催生出了一系列按行政边界制定本地利益最大化的“逐底竞争”政策,限制了要素和商品流动。此外,地方之间的学习和攀比效应造成了“合成谬论”,产生了诸如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和债务过高等问题。为此,《意见》指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力戒贪大求洋、低层次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不要借着搞“内循环”搞自己地方上的“小循环”、“自循环”。当然,全国统一大市场跟现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并不矛盾,要处理好统一性和区域性的关系。统一大市场并非整体划一,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意见》鼓励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总结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全国市场分裂不仅限于行政区域,部门之间也有相似的分裂。以债券市场为例,涉及多个监管部门,也存在归属不同监管部门的多个债券交易场所。《意见》提出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债券市场要素自由流动,这成为统一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工作。
近年来,“资本无序扩张”和平台公司乱象屡屡出现在国内各大媒体头条,部分企业凭借其市场支配地位攫取不合理的超额利润。《意见》提出,完善垄断行为认定法律规则,加强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过去,制度的缺失是资本野蛮生长的“土壤”,当前只是查漏补缺,并非外媒眼中的“与民夺利”。尤其是,如前所述,《意见》明确提出要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及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今年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平台公司是吸收创造就业的主力军,平稳的监管和明确的红线有助于改善预期。况且,资本本身是生产的重要要素,关键在于对秩序的定义,也就是设置好所谓资本的“红绿灯”。在此框架下,应该是法无禁止则可为。
《意见》还从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等方面作出明确部署,旨在打破各种制约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显性、隐性壁垒。
系统性工程就需要全盘考虑,不仅是《意见》中具体措施的相互关联,而且与其他中央重大举措的相互呼应。
《意见》提出,建设现代流通网络,完善市场信息交互渠道,推动交易平台优化升级。其中,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指出,必须认识到,中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而市场信息交互渠道就与交易平台优化升级和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息息相关。例如,中国企业信用评级“泡沫”由来已久,信息不对称问题一直饱受诟病,导致投资者不仅需要浪费人力物力去尽调,还只能将成本分摊,提高实体融资成本。
《意见》还提出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积极参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不仅出现在《意见》中,而且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有诸多部署。尽管国内每个地区都领到了碳减排指标,但是由于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存在指标分配不合理的隐忧。2021年全国多地出现碳冲锋现象,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业生产和民生活动。因而,中国在同年7月上线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用市场机制来合理分配,既能达到总体目标,又能兼顾地方发展需求。
总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意见》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行动纲领,必将对全面推动中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产生重要影响。但是,这需要久久为功,是系统工程、长期任务,切忌零敲碎打、急躁冒进,同时更要避免成为资本市场的概念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