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国刚 IMI财经观察 2022-05-30 08:00 发表于北京
5月19日,IMI学术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王国刚应邀出席“大金融思想沙龙”(总第183期)线上研讨会,就“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稳汇率的均衡”进行分析讨论。他阐述了稳增长的重要性,鲜明表达了要想稳住经济一定要靠投资的观点,并指出建立支持投资的金融长效机制可以从推进天使基金发展、推进长期债券发展、推进地方股权市场发展三方面着手。稳增长是稳住经济的重要内容,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的经济工作总方针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稳增长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基础,经济增长内含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中。有些人认为经济增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对立矛盾的关系,这是不对的。因为任何的质变都是在量变中产生,即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同时质变蕴含于量变之中。离开了经济增长,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很困难的,只有在稳住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才能调结构,才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增长是稳就业的前提。按照目前的估算,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可以提供新增就业岗位200万个,因此,要新增就业岗位1100万个,就需要保证GDP增长5.5%。今年的就业形势比去年的压力大,要解决这一难题,应以稳增长为前提。如果经济继续下滑,稳就业面临的压力将会更重。稳增长是稳物价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为稳物价提供物质基础。如果解决不了该问题,仅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不够的,因为基础在于创造财富和供给。从该角度进行分析,要实现稳增长还需要一系列的政策与之配合。不过,三四月份的消费增长率在下行,预计往后几个月还将继续下行,仅靠拉动消费需求恐怕是不够的,或者难度非常大,由此,需要充分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性作用。谈到投资,首先需要解决理念问题。最近十多年来,一些人对投资的功能存在误解。如果不能有效地转变观念,梳理清理念问题,把投资当做权宜之计,就将出现大的差误和折腾。
从经济学常识上来说,经济发展是由投资来推动。在推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投资,扩大不了生产能力、就业岗位等,经济就难以增长。马克思认为,扩大再生产是人类再生产的本质。扩大生产是指施行投资过后,使得下一轮再生产在前一轮再生产的基础上扩大了,而不是简单的再生产。从历史角度来说,没有投资,没有扩大再生产,也就没有经济社会的进步。每个时期的投资规模扩大、投资结构优化、投资技术水平提高都直接决定了随后经济社会发展中物质资料的数量、质量和效能,强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因此要正确认识投资。一些人认为投资和消费相对立,如果强调投资作用就会挤占消费,如果要提升消费就必须弱化投资,这是一个很奇怪的观点。现在的95%以上的消费品是工业制成品,是前期投资的结果;即便是农产品,无论是粮食、瓜果还是水产也都是前期投资的结果,没有投资,消费品从何而来?各个企业展开投资,自然要进行社会调研,如果某种消费品严重供过于求,他们就不会投资这些产品,而找市场上供不应求的产品进行投资,所以投资结果也就提升了人们的消费结构。也有人认为投资和创新是一对矛盾,认为投资就是在原有技术上大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好似创新活动不需要资金支持便能允许。实际上,大量核心技术的创新,有的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时间,在这长时间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长期投资支持。如果没有足够的长期资金支持,这些关键性核心技术的研发将难以维持下去。要研发关键性核心技术,就必须要有能够激发长期投资的机制,所以,二者不是矛盾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还有人认为,投资必然促进经济过热,要防止经济过热就必须抑制投资。历史上的确有过这种现象。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也有过投资过热引致经济过热的情形,但中国并不一直在经济过热中发展。投资对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它可能发生的过热问题,我们当时都及时采取了一些政策,所以重要的是调整思路。稳增长的角度方面,从投资对GDP的贡献率来看,大致上投资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就达到0.4个百分点,所以当务之急是加快投资。一些人谈到投资就认为是增加了生产能力,由于中国的消费品市场总体上已是买方市场,他们就认为既然供过于求,也就不该投资了。实际上,从投资的结果看,投资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是生产性投资,投资的结果是形成生产能力;第二种是消费性投资,投资的结果是形成消费对象和消费条件;第三种是基础设施投资,是提供公共品为主。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超前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但在现实中,提升人们消费水平、消费质量的产品以及服务仍然是严重供不应求,例如,道路、医院、学校、养老等等。在这些方面加快投资,就是创造消费条件和消费对象,它不增加生产能力但却能拉动消费,所以在这个角度也应该为投资正名。大家应该把投资弄清楚,正如马克思所讲的,人类再生产的本质是扩大再生产,是通过不断扩大再生产才有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使得投资能够有效的展开,从中国的角度来讲,这不是一个短期的事情,更不是权宜之计,因此需要讨论怎么建立支持投资的金融长效机制,其中包括以下三点:一是要加快推进天使基金的发展。天使基金在创业投资中经常用到,但种子基金严重缺乏。“种种子”就是把人们的灵感变成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如图纸、模型、文件等。没有种出大量的种子,创业就会失去抓手,只有种出来种子,把种子变成现实的产品,通过各种实验才能实现产业化,但中国种种子的机制还差得非常远。因此,要加快推进天使基金发展的投资,否则要解决关键性核心技术,我们只能停留在解决现在已经看到的关键性核心技术,而难以去把握已经想到的,但现在还看不到的关键性核心技术,要达到并跑和领跑是很困难的。二是推进长期债券发展。目前企业发债、地方政府发债、中央政府中央财政发债等大部分都是中期的,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以上的很少。要实现跨周期调节,要长期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长期资金。国民经济要长期稳定发展,企业就需要有长期资金和长期资产,这仅靠银行贷款是解决不了的,由此需要推进长期债券市场发展。三是推进地方股权市场发展。目前,地方政府财力吃紧,这种情况下就要发挥好地方股权市场的作用,卖掉一些地方国有企业的股权来缓解地方政府财力不足,解决应该解决的各种的急难愁盼问题。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够通过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来实现稳增长,否则有了钱而不用于投资,先去解决急难愁盼的事,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就将成为一句空话。观点整理 林靖澄
版面编辑 李明
责任编辑 李锦璇、蒋旭
总监制 朱霜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