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们为什么更需要发展体育竞赛?
最近我看到一组数据:2021年美国大师赛决赛轮有950万电视观众,PGA锦标赛有660万观众,美国公开赛570万,英国公开赛410万。强大的观赛人群证明了竞赛所带来的可观产业价值。但,这与我国有什么关系呢?
近年来,为了群众生活品质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国内媒体可播放的内容逐渐减少。电视台和视频网络平台收视率、就业人口和地方税收也面临着萎缩态势。这时,我们是否更应该研发新的、健康的、能快速增加就业机会和收视率的内容呢?在全球都拥有最高收视率的体育竞赛内容或许值得参考。
与国内读书改变人生的路径相通,在世界范围内,职业体育道路是许多并不适合书本教育的普通人的进阶之路。甚至,职业运动员对产业的带动要强于我们心中的“学霸”们。据2021年日本的统计,职业棒球选手虽然只有730人,但是日本棒球场地的年设施租赁收入高达4823亿日元,服装市场收入3290亿日元,赛事现场观众收入2800亿日元。
全球体育市场可分解为许多细分类别,它们的规模甚至直接影响世界经济,如广播、许可、赞助和体育用品市场等等,它们通过运动员赞助和隶属关系与职业体育交织在一起。与全球体育经济密切相关的还有两大间接市场,如蛋白质市场和全球博彩市场。随着电子游戏市场的最新技术进步以及与职业体育类似的经济属性,电子竞技也值得关注。
据估计,到2023年,全球运动器材市场价值约为1500亿美元,运动服装市场价值约为2000亿美元,两者都显示出非常可靠的增长趋势。全球最知名的运动品牌是耐克和阿迪达斯,其次是锐步和彪马。耐克的估值接近400亿美元,2021财年的收入约为35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运动服。阿迪达斯集团在2020年的净销售额约为2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通过鞋类产生。
你觉得数据高不可攀?不妨想想我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这是不是可以给我们带来没有四倍也有两到三倍的经济数字呢?
在美国,体育竞赛似乎是传统电视的救星。在人们远离传统电视,依赖于更便捷的电脑和手机时,体育赛事直播却依然可以吸引数百万级的观众。2021年,美国约有5750万观众每月至少观看一次数字体育直播内容,预计2025年将增加到9000多万。2020年统计显示,大约27%的美国受访者声称他们每周至少在电视上观看一次体育直播。可以说,体育直播也拥有最“慷慨”和“忠诚”的粉丝。统计显示:90%的粉丝愿意为体育节目付费,12%的消费者长期订阅体育套餐,13%的美国人经常参与体育博彩。
2019-2020赛季美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是NBC的NFL周日夜美式橄榄球,同期,NBA总决赛平均有750万观众。2020年,根据平均观众人数,美国领先的单播电视节目是超级碗美式橄榄球赛,其次是赛后电视转播,观众人数为5812万。收视率最高的单播节目前九都是体育节目,连奥斯卡颁奖晚会也只能排名第十,约有2432万观众。
收视率让电视仍然有机会成为美国最受欢迎和最有效的广告媒体之一。尽管广告行业正在进行数字化,但营销人员仍然拥抱(线性)电视的力量进行推广,因为现场体育赛事和颁奖典礼可以吸引数千万观众。2021年,美国电视广告支出超过670亿美元,广告商在某些节目和播出时间方面仍然会深入挖掘自己的口袋。这种消费意愿也许最能体现在美国网络电视上领先的广告投入商宝洁公司,该公司在2020年为电视广告投入了超过9亿美元。
赞助市场是广告以外的第二大经济体。2006年至2021年北美的体育赞助市场规模平均每年有5.1%的成长率。2006年美国赞助市场规模为90.3亿美元。2021年达到了194.4亿美元。据预测,2022年将达到201.3亿美元。
大学体育正成为新的热点,大学比赛经常吸引成千上万的球迷到场,还有更多人通过电视收看比赛。2021年5月美国的一项调查中,超过51%的男性受访者表示他们观看女子大学体育比赛,其中4%表示每天必看。在同一调查中,超过71%的男性受访者表示他们观看男子大学体育比赛,其中8%表示每天必看。
看了这么多数据,你的感受是什么呢?教育双减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孩子死背书的压力太大,99%高中生都是近视眼,我们的下一代需要更健壮的身体,而且体育可以开发孩子的右脑,能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体育是健康的,符合社会价值观;竞赛可以激发消费,大幅增加就业机会,可以增加媒体平台尤其是地方电视台的收视率,因此可为地方政府创造税收,百利而无一害。
要如何发展我国的体育竞赛直播,在我看来,两大阻力需突破:第一,赞助商的体育赞助被广告限额所压制,如体育赞助允许税前抵扣,将更大地激励赞助商的投入;第二,各地电视台对体育竞赛节目持保守态度,假如主管机关可以设定每天体育直播的最低时长,就能在最短时间内驱动电视台播出更具有正能量和价值观的体育赛事。
2022年6月15日
潘仲光
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副主席、女子世界高尔夫排名董事、女子中巡赛事公司董事长、东方高尔夫国际集团总裁、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中国五十人经济论坛企业家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