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
作者:余斌    发布:2022-06-24    阅读:13413次   


乡村振兴产业规划 2022-06-22 08:00 发表于北京

 余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战略等领域研究。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称《决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时,《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与西方传统的现代化老路相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征十分鲜明,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和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总结讲话中,把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概括为5个方面: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有14亿多人口,其整体迈入现代化,人口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中央已经明确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到“十四五”时期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党中央既强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又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30/60”目标与现代化强国目标高度重合,世界上没有先例。中国将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秉持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反观西方国家走过的现代化老路,其教训值得认真吸取,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坚定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总结讲话中,把西方的现代化老路概括为四个基本特征:一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二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三是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四是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就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而言,据统计,2018年,在华盛顿注册的游说团体共有11654个,游说活动共耗资34.6亿美元,平均每名国会议员对应了22个游说团体、650万美元的游说资金,形成有利于资本和收入向上分配机制。耗资排名前列的有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谷歌、亚马逊、波音、洛克希德马丁、脸书和美国商会、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以及制药厂、医院、医生、保险公司等行业协会。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


一是矢志不渝与循序渐进。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早在1964年底,周恩来总理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郑重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即“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使中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十九大报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

二是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拓展。早期的现代化目标主要强调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技现代化。十九大报告在原有基础上,对现代化的内涵进一步拓展,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这充分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要求。

三是既坚持独立自主,又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决议》指出,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是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也不仅仅是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为推动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全球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图片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