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新冠疫情影响的不平等性
作者:刘国恩    发布:2022-07-01    阅读:4031次   


 刘国恩 北大国发院 2022-06-30 19:49 发表于北京

题记:2022年6月8日,北大国发院举办第61期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CEO),七位学者共同研讨“提振中国经济:复杂性、紧要性与策略性”。本文根据教育部长江学者、北大国发院教授、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教授的演讲内容整理。

2022年4月至5月,新一波以奥秘克戎为主的新冠疫情在国内爆发,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学家们预测,今年一、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世界银行6月发布的《中国经济简报》称,中国2022年的真实GDP增速可能大幅放缓至4.3%,比去年12月的预测值下调0.8个百分点。世行报告认为,中国为实现高质量增长应从三方面采取果断行动,一是提高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二是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三是重振创新和生产率增长,包括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的技术创新。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讨论疫情的影响:生命健康与个人收入,重点是对弱势群体更严重的不平等影响。

疫情影响的不同维度

疫情对生命健康的影响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人口预期寿命的影响,主要因为极端情况的死亡,导致人均预期寿命降低;另一种是患者虽未死亡,却留下严重疾病、残疾等后遗症,影响总体健康水平。

疫情对个人收入的影响也可从两个层面分析。一是疫情严重影响弱势群体的收入,增加返贫人口,影响脱贫攻坚的成果。二是疫情导致更多人的收入下降,虽未降至贫困线以下,但仍然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基于目前初步分析,我们这里只报告疫情对健康和收入的两种极端影响:生命损失与贫困人口。

世行近期的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以来,全球疫情对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造成的生命和贫困影响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对于低收入国家,所受影响主要是贫困人口的风险增加,部分原因与低收入国家主要分布在赤道热带有关,疫情对当地人口的死亡风险相对较小,但个人收入受到全球市场下行的影响更严重。对于高收入国家,疫情导致的贫困影响则相对更小,而生命损失更为显著。

该报告显示,中国作为中等收入国家,因为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避免了不少当下的生命损失,同时也付出了相对更大的社会经济与收入影响的损失。

疫情对收入影响的不平等性

在关注疫情对宏观经济总体影响的同时,因为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的人群受到的疫情冲击很不一样,因此有必要关注疫情影响的不平等性。北师大一个研究团队应用CGA模型的分析显示,2020年全国人均收入下跌7.87%,但处于收入最低10%的人群收入下降17.48%,远高于平均水平。

使用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我们实证测算了2020年疫情对贫困人口的影响情况。根据世界银行对各国贫困线的划分:一条是针对低收入国家的绝对贫困线(1.9美元/人/天);一条是针对中等收入以上的国家根据其收入水平划分的相对贫困线,其中包括中高收入组的5.5美元/人/天,以及高收入组的21.7美元/人/天。基于1.9美元的绝对贫困线进行测算,我们在2020年处于绝对贫困线下的人口约7061万。根据经济学的“反事实分析”,假如未发生疫情的话,绝对贫困线下的人口可能降至5648万,这意味着疫情使1412万人陷入绝对贫困线下。如果基于中高收入组的5.5美元贫困线标准(即每月¥1089元),2020年的相对贫困人口为2亿9655万,其中因为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直接导致了近4236万低收入者陷入相对贫困线之下。

疫情对就业冲击的不平等性

从疫情对就业的冲击来看,疫情导致总体失业率上升,同时也使就业结构的不平等问题加重。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22年4月,全国16岁-24岁年龄段人口的失业率超过18%以上,25岁-59岁年龄段城镇人口的失业率超过6%,还有大量的农民工未能再进城务工。失业率高导致弱势群体的收入大幅下降,从而加重收入不平等程度。

事实上,在总体失业率增加的大背景下,弱势群体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北大国发院2022年的一篇研究生论文研究了疫情对劳动力市场用工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2020年全国上市公司的公开工作招聘信息,研究发现新冠疫情虽然导致上市公司的用工需求整体下降,但因为疫情对线上工作的数字化转型要求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劳动用工向更高学历、更高技能的方向转变,从而使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用工需求反而增加22.6%;具有本科学历要求的工作需求增加12.8%。相反,对大专学历的用工需求减少26%,高中学历的用工需求减少38.2%,中专和技校学历的用工需求减少48%左右,而负面影响最大的是学历不限的用工需求,其降幅高达81%。

由此可见,疫情导致的就业不平等问题非常突出,弱势群体的积蓄本身就非常脆弱,如果再面临当下收入不进的问题,其民生后果可想而知。

如今,疫情仍在继续,如何精准、科学的进行防控,需要全面评估病毒风险和经济风险的“取舍”关系,尤其需要充分考虑大量从事体力劳动的弱势群体几乎无法从线下切换到线上劳动的客观现实,“一刀切”的防控要求对于低收入人群而言,势必导致不能无视的规模性返贫风险。因此,无论是为了加强保障民生的脱贫攻坚,还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国家宏伟目标,在继续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其相关公共政策制定和社会资源配置都亟待对低收入、低学历的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具体考虑和帮扶。

整理:何又夕 |编辑:王贤青 、白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