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经济大幅下滑,就业形势严峻(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作者:北大汇丰智库经济组    发布:2022-07-12    阅读:4504次   

 

 点击蓝字关注 北大汇丰智库 2022-07-12 11:30 发表于广东



 ⚪  摘要

2022年二季度经济大幅下行。受疫情影响,工业和服务业生产均受到严重影响,投资、消费、出口均下行。房地产行业继续大幅回落。城镇失业率达到较高水平,但考虑到返乡的农民工,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机会减少并未反映在失业率中,实际的就业状况更加恶化,即将毕业的1076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预计二季度GDP增长率仅1.1%,增速在近三十年来仅高于疫情爆发的2020年一季度,折合上半年GDP累计增长仅2.8%,如果要完成全年5.5%的增长目标,则下半年GDP同比增长率需超过7.8%。


建议一是进一步放开300万以上城市的落户限制,加大大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结合进一步放松房地产行业的措施,促进人口的大城市化,拉动内需,解决当前的就业压力;二是对受疫情防控影响的居民和企业发放现金,以解决居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和维持企业生存。



01

预计二季度GDP增速为近三十年来次低

2022年二季度实体经济大幅下行。从生产角度看,疫情对工业和服务业生产均造成较大冲击,从需求角度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均为下行趋势,尤其是消费受到疫情冲击骤然下降。除疫情冲击外,虽然房地产行业已经出台了诸多放松政策,但房地产销售、新开工和投资仍然大幅回落。所幸疫情最严重的冲击已经过去,6月高频数据显示实体经济在逐步回升。


预计今年二季度GDP增长率为1.1%,比今年一季度增长率下降了3.7个百分点,增速在近三十年来仅高于疫情爆发的2020年一季度。二季度的产业增速结构与一季度也很不一样。一季度里二产基本正常,但三产受疫情冲击增速较低。但二季度的二产和三产都受到了严重冲击,预计二产和三产GDP增速均低于1%。按照以上二季度GDP增长率,折合上半年GDP累计增长仅2.8%,如果要完成全年5.5%的增长目标,则下半年GDP同比增长率需超过7.8%。在疫情仍未消退且时有反复,消费依然疲弱,投资整体下滑,出口也可能减弱的情形下,下半年经济同比增长率超过这一数值的可能性较低。


02

工业和服务业均受到严重影响,

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二季度工业生产大幅下滑,受疫情冲击后逐步恢复。二季度疫情对工业生产的冲击很大,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5月也仅增长0.7%。尤其是上海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经济规模最大的特大城市,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窗口城市,持续两个多月的封城对上海周边和中国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均有很强外溢影响。从6月高频数据来看,生产在较快恢复,但部分数据与正常水平的缺口依然较大。6月全国高炉开工率83.4%,比5月上升0.5个百分点,已经高于去年同期开工率80.3%;6月山东地炼厂平均开工率65.4%,比5月平均值56.3%上升9.1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去年6月平均值71%;汽车全钢胎开工率56.8%和半钢胎开工率64.2%分别比5月平均值高5.2和7.3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比较,则是一高一低。


制造业PMI指数显示工业生产在持续恢复中。二季度三个月的制造业PMI指数呈逐月上升趋势,分别为47.4、49.6和50.2,在6月已经恢复至荣枯线以上。6月PMI数据显示产成品库存和在手订单在减少,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均下降,同时新订单、生产、就业、配送时间、生产预期等指标均好转。分企业大小看,大、中企业指数均好转,但小企业指数仍在下降,说明小企业的恢复较为滞后。

微信图片_20220712120638.png

服务业生产也受到严重冲击,6月开始快速恢复。疫情对服务业的冲击往往更加严重,4、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下降6.1%和5.1%,比今年一季度增长率2.5%下降了7个百分点以上。从非制造业PMI指数看,4、5月指数分别为41.9%和47.8%,大幅低于荣枯线,好在6月指数快速上升至54.7%,显示服务业在快速恢复。

微信图片_20220712120707.png


二季度就业形势尤为严峻。4、5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6.1%和5.9%,平均比一季度失业率5.5%高了0.5个百分点。青年人结构性就业压力更大,4、5月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8.2%和18.4%,平均比一季度失业率15.5%高了2.8个百分点。考虑到返回农村的务工人员并未统计到城镇失业人口中,以及2亿左右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作不稳定性增加,实际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此外,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比上年增长167万人,但由于经济疲弱,大批企业缩减招聘计划甚至裁员,疫情导致求职和招聘受阻,毕业生找工作尤为困难。根据新闻报道,部分省份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尚不足50%,例如,截至5月25日湖南省为44.43%,截至5月31日河南省为37.11%,截至5月6日上海市为36.47%。教育部认为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程度甚至超过2020年。


03

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下降,

地产投资增速转负

二季度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延续下行趋势。1-5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6.2%,比一季度累计同比9.3%下降了3.1个百分点,折合4-5月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月同比仅增长3.2%。分主要的三大类投资增速来看,1-5月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长10.6%,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2%,房地产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2%。三大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累计同比均较一季度有所下降,其中房地产投资已经转负。

微信图片_20220712120718.png

制造业投资趋缓。去年在外需拉动下制造业利润增速较快,带动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并延续至今年。但在疫情影响和外需下降情形下,二季度制造业投资放缓,1-5月累计同比增长10.6%,计算得到的4月和5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增速为6.4%和7.1%,比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速15.6%下降了9个百分点左右。在财政留抵退税,下半年内需有望逐步恢复的情形下,制造业投资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稳增长基调下基建保持了较高增速,但受疫情影响增速仍低于一季度。今年1-5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一季度累计同比10.5%下降了2.3个百分点,主要是疫情对4月基建增速影响较大,4月单月增速仅4.4%,5月后基建又开始恢复,5月增速为7.9%。近期政府意愿和资金来源都支撑基建继续提速。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6月1日国常会要求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今年财政发力也大幅前置,地方债发行进度明显加快,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在6月底前基本可以发行完毕,财政部要求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在政策和资金推动下基建投资有望进一步回升。


房地产投资继续下行,增速已经转负。去年下半年以来,受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收紧,叠加其他因素影响,房地产行业快速下行。今年二季度销售和投资的下行趋势仍在延续。一季度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仅1.8%,并在5月时累计增速进一步下降至-3.2%,根据累计增速计算得到的4月和5月增速分别为-9.5%和-6.8%。


虽然调控政策已有所放松,但房地产行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上半年已有超过175个城市因城施策出台了放松地产调控的政策举措,包括降低房贷首付比、放宽限购限贷限价、减免房地产税费、增加购房补贴、调降土拍门槛等。货币政策方面,5月和房贷息息相关的5年期LPR下降了15个基点,并且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还可以在此基础再降20个基点。然而,多项指标显示房地产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商品房销售额、销售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大幅回落,今年4月和5月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46.6%和37.7%,销售面积分别同比下降39%和31.8%,新开工面积分别同比下降44.2%和41.9%,下降幅度均超过一季度。房地产行业形势依然严峻,预计投资将继续下行。


04

消费大幅下降,

疫情控制后有所回升

年初消费快速恢复的趋势被3月疫情打断,二季度由于疫情冲击,消费大幅下滑,餐饮增速同比下降超过20%。4月和5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1%和-6.7%,远低于一季度3.3%的增速。而在疫情前五年,社零的平均增速为9.7%。分商品和餐饮来看,二季度餐饮增速受到严重冲击,4月和5月餐饮零售总额同比分别下降22.7%和21.1%,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则分别下降9.7%和5%。

微信图片_20220712120746.png

微信图片_20220712120822.png

疫情形势在二季度已经基本控制,预计对消费的冲击也将逐渐下降。图 3显示了2021年以来餐饮消费与2019年同期比的年化增速与当月全国现有确诊病例数的关系,餐饮消费增速与确诊病例数有较强的负相关。现有确诊病例数在4月达到峰值,超过26000例,在5月后快速下降,截至6月23日,6月平均数已经降至1051人。除疫情本身导致居民不敢外出消费,使得餐饮增速下降以外,防疫政策的强制约束进一步导致了餐饮增速的下降。例如,北京从5月1日开始暂停堂食,一直到6月6日才放开。上海从3月11日暂停堂食以后,到6月29日才分步开放。其他省市也有多地在出现疫情后暂停堂食。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各地的生产和消费也逐渐得以恢复,防疫政策也逐渐放松。预计三季度消费增速将进一步回升。


05

进出口波动较大,

出口增速将延续下行趋势

受疫情对生产和物流的影响,二季度进出口增速的波动较大,均呈现4月快速下跌,5月又有所回升的态势。

微信图片_20220712120838.png

4、5月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9%和16.9%,两个月累计同比增长10.4%,增速仍然低于一季度的15.8%。5月出口超预期反弹,主要原因有基期较低、生产和物流改善、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因素。2016-2020年这五年5月出口环比4月平均增长6.4%,但2021年5月出口环比4月仅增长了0.1%,基期较低。而今年5月,随着国内疫情对生产和物流的冲击缓解,港口外贸物流堵点逐步疏通,部分4月积压订单在5月陆续发货,因此出口环比快速恢复,环比4月增长了12.7%。此外,4月人民币贬值幅度较大,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从6.35贬至6.62,单月贬值约4.3%,也增强了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4、5月进口同比分别增长0%和4.1%,两个月累计同比增长2.0%,增速同样低于一季度的9.8%。进口整体增速处于低位,反映内需依然疲弱。5月进口小幅反弹,主要也是源于生产和物流改善。但从进口主要商品数量来看,原油、铁矿石、铜、铝、煤炭等能源资源类商品进口数量增长较快,反映内需在触底后开始有所回升。


展望未来,出口增速将延续下行趋势。原因在于:其一是美国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处于下降趋势,其二是全球以前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外向经济体的生产能力在逐步恢复,中国出口份额可能下降,其三是国内疫情对生产和物流的影响仍可能反复。


06

PPI同比继续回落,

CPI同比有所上升

二季度PPI同比和CPI同比的剪刀差继续收窄。2022年4月、5月PPI同比分别为8.0%和6.4%,涨幅较一季度平均同比8.7%继续回落,4、5月CPI同比均为2.1%,较一季度平均同比1.1%有所上涨,但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

微信图片_20220712120854.png

二季度商品价格维持高位震荡,PPI环比小幅上升,但在高基数下同比继续下降。二季度俄乌冲突继续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形成冲击。俄乌是能源、金属和农作物的出口大国,俄乌冲突叠加欧美对俄罗斯制裁,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供给受限。国际原油价格仍在高位,6月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再次超过130美元/桶,而去年二季度仅69美元/桶。国际油价维持高位,导致国内部分以原油为原材料的工业品如燃料、化工和化纤等产品价格维持高位。但由于工业生产疲弱和建筑业不景气,工业品需求也在下降,二季度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水泥玻璃等建材价格呈下降趋势。总体来看,二季度PPI环比略有上升,但从趋势上,三季度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继续下降,PPI环比和同比都有望下行。


二季度物流约束对CPI通胀形成了一定压力,随着物流疏通,CPI上涨压力趋缓,整体同比维持较低位置。4月CPI环比上涨0.4%,涨幅较大,主要是受物流约束影响,肉蛋奶和水果价格上涨较多,拉动食品类CPI环比上涨0.9%,5月随着物流缓解,食品类CPI环比下降1.3%。此外,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也对近几个月国内粮食价格有一定传导,4月、5月粮食价格环比分别上涨了0.7%和0.5%。二季度猪肉价格开始止跌回升,也拉动食品类CPI上升。4、5月非食品类CPI涨幅低于一季度环比涨幅,仅分别上涨0.2%和0.1%,工业品价格涨幅趋缓,对非食品类CPI的推动作用较小。预计三季度CPI仍维持在较低位置,同比约2.2%。

微信图片_20220712120935.png


07

货币政策维持宽松,

财政政策需加快发力

二季度实体经济大幅下滑,通胀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宽松。4月15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继今年1月央行引导1年期LPR下降10BP,5年期以上LPR下降5BP后,今年5月央行再次引导5年期以上LPR下降15BP至4.45%,同时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还可以在此基础再降20个基点,推动实体部门融资成本继续下行。从市场利率走势来看,二季度7天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和全国银行间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均有大幅下行。6月底央行行长易纲在接受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记者专访中明确表示,货币政策将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同时也要用好支持中小企业和绿色转型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实体经济依然疲弱,通胀率处于较低位置的情形下,货币政策将继续维持宽松态势。

微信图片_20220712120947.png

社融先跌后升。4月疫情影响下,新增社融大幅缩水,当月仅9102亿元,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5月在疫情得以基本控制,经济形势有所恢复后,新增社融强势反弹,当月为2.7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78亿元。从社融结构来看,社融反弹主要来源于新增人民币贷款和新增政府债券的快速回升,但两项非金融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中,股票融资回升较慢,债券净融资则为负值,显示疫情后的回升以政府主导推动的需求为主,实体企业对未来生产经营的信心仍显不足。


二季度M2增速回升较快,但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和居民新增贷款依然疲弱。4月和5月M2同比增速分别为10.5%和11.1%,增速较快,已经达到2020年高点。M2增速快速主要源于财政资金的投放,今年二季度政府债券发行和央行利润上缴都快于去年,但4月和5月财政存款新增合计比去年同期减少了9032亿元。4、5月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仅893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5万亿元,居民户贷款仅新增780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8万亿元。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需求大幅下降依然反映了企业对未来中长期形势不乐观,居民户新增贷款萎缩显示居民消费和购房贷款需求疲弱,与房地产行业销售大幅下滑相符。


财政收入和基金性收入均快速下降,财政支出增速下降,但基金性支出增速攀升,两者合计的广义支出增速仍下降。4、5月财政收入同比分别下降41.3%和32.5%,除疫情影响到实体经济导致财政收入下降以外,这两个月同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稳增长的留抵退税政策导致。自4月1日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至6月14日,已退还留抵退税额1.56万亿元。4、5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分别下降34.4%和19.2%,主要是因为占比近90%的土地出让金大幅下降,4、5月分别同比下降了37.9%和24%。受收入大幅下降影响,4、5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速也下降较多,同比增速分别为下降2%和上升5.7%,远低于一季度8.3%的平均增速。但由于专项债发行较快,基金性支出增速较快,4、5月分别增长12.5%和24%,虽然低于一季度43%的增速,但仍处于较高增长区间。综合看财政支出与基金性支出合计的广义财政支出,4、5月同比增长分别为1.7%和10.6%,仍大幅低于一季度16.2%的平均增速。


需再出台增量财政政策工具以弥补下半年财政资金。由于地方政府专项债在上半年已经基本发完,实体经济依然疲弱的情形下,下半年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压力都非常大。政府可以考虑发行特别国债,或者提前发放2023年新增专项债额度,来弥补下半年财政支出所需资金。


08

当前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就业形势严峻,需扩大内需,保障企业生存和发展。严格的疫情防控使得吸纳就业最多的中小微服务业企业亏损严重,房地产行业下行又导致整个房地产相关的建筑、装修、运输行业的就业大幅缩水,影响到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群体,实体经济整体疲弱,企业对未来预期悲观,使得现有企业裁员压力增加,新雇佣岗位大幅减少,即将毕业的1076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要缓解就业压力,最根本的措施是要扩大内需,使得企业有动力自主扩大生产,招聘更多的工人。建议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尤其是大城市化的进程,逐步放开300万以上城市的落户限制,加大大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结合进一步放松房地产行业的措施,促进人口的大城市化,以此来带动房地产产业链的需求,以及衍生出的交通、教育、医疗、娱乐等需求。


2、建议对疫情管控地区居民和受疫情防控影响的企业发放现金。二季度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各省市为做好疫情防控要求,对人流和物流实行了严格管控,在疫情得到控制的同时,大量中小微服务业企业长期无法营业,许多低收入群体、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无法找到工作,丧失了收入来源。根据公益组织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评估报告,超过七成困境农民工家庭认为本轮疫情影响较2020年首轮疫情影响更大,工作方面的影响包括工作量减少导致收入降低,人流量减少没有生意,受疫情防控要求和限制导致就业存在困难等,其中约三分之二的受访困境农民工家庭表示收入明显减少[1]。建议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筹集资金,在疫情管控地区,对居民直接发放现金,对受疫情防控影响无法营业的企业发放补贴,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等方式来实现到个体的发放,不设置使用期限和使用范围。


我们一直建议发放现金而非发放消费券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消费券无法帮助居民应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各地发放的消费券往往具有一定时效性,但并不会长期发放,因此居民尤其是低收入低储蓄的家庭,在未来可能较长时期收入受到影响时,无法增加储蓄来应对这种不确定性。(2)消费券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消费券往往只能购买某种类型的商品,或是要购买满一定额度商品才能使用。有的地方设计的消费券,甚至从本地哪类企业较多就发放哪类消费券,比如家具企业多的地方就发放家具消费券,餐馆多的地方就发放餐饮消费券。但消费者可能并不需要这种类型的产品,或者需求的数量较少,这类消费券往往导致资源的浪费。(3)消费券无法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收入下降问题。很多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是整个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当疫情影响到这些人员的收入时,他们更需要解决的是获取新的收入,可以支付整个家庭的生活开支,而不是在工作地增加消费。现金显然可以更好的帮助到这个群体。

【注释】

[1] 财新《疫情之下,如何救助陷入困境的农民工?》(唐爱琳、 李一钒,2022年07月07日) 

https://china.caixin.com/2022-07-07/101909317.html

北大汇丰智库经济组

撰稿人:海闻、梁润

成稿时间:2022年6月30日

联系人:程云(0755-26032270,

chengyun@phbs.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