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珠三角九市触底反弹,港澳复苏仍需时间——2022年二季度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分析报告
作者:北大汇丰智库经济组    发布:2022-07-25    阅读:3635次   


 点击蓝字关注 北大汇丰智库 2022-07-22 21:36 发表于广东

 ⚪  摘要

2022年上半年预计珠三角实际GDP同比增长2.2%,二季度当季同比增长1.4%,相比一季度的3.3%放缓;香港增长-2.4%,澳门增长-10.8%。珠三角经济触底反弹趋势显现,工业生产、投资和出口领先回升,消费边际改善,但实现增长仍需时间,房地产供给端回暖,但需求端依然低迷。香港制造业、服务业多项指标回升,但政府有限财力恐难支撑经济强势复苏。澳门受疫情拖累,旅游、会展、博彩业仍遭受冲击,经济或将持续低迷。


展望三季度乃至下半年,疫情形势、政府财力、房地产回暖情况、能源保供稳价压力、国外通胀传导以及美国对华新动作等因素将影响湾区经济走势,建议:(1)严防疫情的同时着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2)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证稳投资所需政府财力;(3)尽快落实房地产相关政策稳定市场预期;(4)以稳就业为抓手推动经济全面复苏;(5)关注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动态,做好保供稳价和迎峰度夏工作。



01

二季度湾区经济形势分析

1. 预测结果:上半年珠三角预计增长2.2%,港澳仍然负增长

2022年5月以来,伴随局部疫情得到管控以及稳增长政策的发力,珠三角城市群经济陆续由3-4月疫情带来的供给冲击中恢复。香港和澳门经济依然受疫情影响较大,尽管也出台了消费券、税收减免等举措,但当前首要任务仍是进一步控制疫情,以及减轻疫情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基于北大汇丰智库的Nowcasting方法和信息集,本报告预计上半年珠三角实际GDP同比增长2.2%,香港、澳门增长-2.4%和-10.8%。从累计增速看,上半年惠州、珠海、广州、佛山、深圳、肇庆增速处于2%以上,分别增长3.2%、2.6%、2.6%、2.4%、2.2%和2.0%,其后的东莞、江门、中山增速为1.8%、1.1%、0.1%。

微信图片_20220725094748.png


2. 珠三角九市:经济触底反弹趋势显现

(1)产业链供应链逐步畅通,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1-5月,珠三角各市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止跌企稳,惠州、肇庆、珠海遥遥领先,分别增长9.7%、9.5%、7.8%;广州、东莞、中山、江门增速在2%-4%之间,较一季度仍有差距;深圳则走出不同趋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持续扩大,3月封城一周的情况下工业生产增速仍持续攀升,5月累计达到4.9%,显示了较强的工业韧性。

微信图片_20220725094803.png


本文认为珠三角各市二季度工业生产增长得以止跌企稳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是疫情防控卓有成效。4月初珠三角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5月随着上海、吉林等疫情严重地区复工复产步伐加快,全国物流运输畅通程度不断提高,原材料跨省区供应堵点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珠三角相关产业的产供链条恢复运行。以汽车行业为例,吉林、上海作为重要的整车和零部件产业聚集地,其工业生产的恢复直接畅通了珠三角整车厂在当地配套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工业生产稳步增长。从广东1-5月相关产品产量增长看,汽车整车增长17.3%,新能源汽车增长164.8%,充电桩增长143.4%,子午线轮胎外胎增长17.4%,汽车用发动机增长13.6%。


二是工业投资推动拉升。如前所述,珠三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增速领先,包括制造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等,带动工业生产各环节联动增长。


三是汽车、家电、消费电子等消费刺激政策扩大市场需求。《广东省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措施》中提出,2022年5-6月,对个人消费者在省内购买以旧换新推广车型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新车,给予8000元/辆补贴;同时在原有基础上,广州增加3万个购车指标、深圳增加1万个购车指标,各地不得出台限制汽车购买的措施。此外,广东省各市如深圳、东莞、惠州均出台了家电产品、消费电子产品购置补贴,按照购买价格的15%或者规定最高补贴限额等,在刺激居民消费的同时也坚定了企业扩大生产的信心。


据中国汽车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1-5月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前15名企业集团中,有三家来自珠三角,分别是比亚迪、广汽、小鹏,其前5月销量分别为51.3万辆、22.2万辆、5.4万辆,增速分别为159.3%、34.1%、263.6%,与其他汽车企业集团的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拼多多“618”数据显示,家电品牌在今年拼多多“618”的战绩再创新高,全品类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03%,实现翻倍增长,珠三角知名品牌销量领先。美的在空调单品前10榜单中强势占据7席,继续领跑空调行业;格兰仕则霸榜微波炉、烤箱两大榜单,在TOP10的单品中分别占据8席和6席。


(2)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投资触底回升

一季度由香港、深圳疫情爆发及外溢造成的影响在4月基本得到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在4月触底,5月反弹迹象明显。具体来看,1-5月广州、深圳、东莞、中山、江门等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呈现明显的企稳或回升态势。特别是深圳,进入二季度以来投资增速屡创新高,1-5月累计同比增速达到10.9%;广州紧随其后,东莞保持平稳,江门反超肇庆,中山转负为正。但珠海、肇庆的固定资产投资仍呈下降趋势,珠海的降幅已超过1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4.1%)和房地产开发投资(-18.8%)大幅下降是主要原因;肇庆零增长,主要归因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大幅下跌(-36.5%)。惠州和佛山的增速虽有下降,但仍维持在高位。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投资拉动,1-5月各市工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基本在20%-50%之间,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是主要原因。据3月21日广东省发改委公布的2022年省重点项目计划,今年广东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570个,总投资7.67万亿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12.5%、5.4%。年度计划投资90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重点项目554个,占全部项目年度计划投资的50%以上。重大发展平台建设方面,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中山翠亨新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等多个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发展平台持续发力。产业工程重点项目691个,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上,新开工建设的26个项目中,有18个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包括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一代移动通信、新型显示面板等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工程新开工项目共24个,其中,智能制造13个、卫星应用产业1个、高性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1个、能源装备6个、汽车制造3个,位于大湾区的项目有20个。上述重大项目建设将有助于稳定市场主体信心,撬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推动高质量有效投资稳步增长,带动就业和消费走出低迷。


相比之下,服务业投资复苏进程较为缓慢,1-5月服务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除广州(7.6%)、深圳(5.6%)、佛山(6.9%)为正外,其余城市仍呈负增长,珠海、肇庆的服务业投资降幅有进一步扩大迹象。尽管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推动服务业复苏的若干措施,包括普惠性的税收、租金减免,以及针对餐饮、零售、旅游、运输等受影响严重行业的定向纾困政策,但鉴于国内疫情仍多地散发,服务业又以接触性为重要特征,相关市场主体在投资方面仍有顾虑,信心不足。

微信图片_20220725094821.png


(3)房地产供给端回暖,需求端仍然低迷

去年房地产严监管政策实施以来,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开发商投资意愿减弱,珠三角各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同比增速持续下滑,在今年一季度达到冰点,九市中有六市出现负增长。为避免地产政策一刀切,控制地产下行对经济的冲击效应,维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2022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为2022年房地产行业发展定下基调。


据Mysteel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国内已有超过80城调整了房地产相关政策。由于一季度房地产行业仍处在深度调整期,楼市持续低迷,3月以来,国家多部委就房地产行业密集表态,释放强烈维稳信号。在此基调下,除深圳外的珠三角八市在二季度相继出台一系列维稳措施,包括放宽限购要求、降低贷款比率和首付比例、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调整销售指导价、放松购房要求和落户门槛等。


从政策效果看,对供给端的提振作用明显强于需求端,且区域分化显著。1-5月珠三角九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呈现企稳态势,广州加速回暖,增速超过20%;深圳、佛山转负为正,增速达到3%左右;东莞、惠州、中山降幅收窄,缩至-10%以内;但珠海、江门、肇庆的跌幅进一步扩大,肇庆下跌近40%。这也揭示了今后地产调控的重点方向之一可能是三四线城市。


三四线城市地产行业的发展与一二线城市密切相关,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一二线城市地产行业的火热,限购限贷让开发商和炒房客将目光瞄向三四线城市,导致三四线城市房价高企;但这样的高房价缺少产业和人口基础的支撑,在地产行业普遍性遭遇寒冬时,这些城市也不能幸免,而为了减缓地产下行冲击实施救市措施时,一二线城市由于强大的产业和人口支撑,能够更快地恢复,且限购限贷政策的放松还将吸引一部分原来流向三四线城市的投资,这就导致了三四线城市地产投资在政策放松后不升反降的现象。不仅珠三角如此,全国房地产市场亦然,个别城市甚至出现炸楼盘以缩供给稳房价的现象。为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有必要加强对三四线城市地产行业的引导和调控


尽管供给端已呈现回暖迹象,但需求端仍持续低迷。从住宅成交数据看,珠三角城市4月、5月住宅成交数量未有明显提升,深圳、东莞、佛山成交套数较3月进一步下滑,惠州、江门、珠海成交套数虽比3月有所提升,但4、5两月未有明显变化。居民购房意愿不足的情况下,开发商降价促销是意料之中,房价难以有明显回升。百城住宅价格指数环比数据显示,珠三角城市二季度住宅价格指数仍在零点位置徘徊。4月环比增速降至低位,5月有所抬升,6月逐渐向零点位置收敛,房价有低位盘稳趋势。各城市间趋势有所差异,广州、深圳、东莞由高至低收敛,佛山、中山、珠海由低至高收敛,惠州暂无收敛。

微信图片_20220725094852.png
微信图片_20220725094911.png

微信图片_20220725094943.png

(4)消费边际改善,但实现增长仍需时间

一季度珠三角各市,特别是深圳,受疫情影响较大,聚集性消费、接触性消费遭遇断崖式下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由去年四季度的10%-15%骤降至5%以下,深圳、珠海甚至迎来负增长。进入二季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动态清零目标下,常态化核酸检测仍在进行,跨省跨市出行仍未完全放开,市内部分场所如博物馆、景区、餐馆等,也会因零星确诊病例而关闭,在此情况下消费难有实质性提升,因此4月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进一步下降,跌至2%以下,珠海、深圳、东莞甚至跌至-2%及以下。


为提振消费,4月28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措施》,从鼓励汽车消费、推动家电消费、发放消费券、设立有奖发票资金等四个方面入手,同时要求各地市在5月1日前制定具体促消费活动实施方案。珠三角各市促消费方案随之紧锣密鼓地出台,包括 “羊城欢乐购”、“乐购深圳”、“惠民乐购”、“中山乐购”、“温暖珠海”、“约惠江门”等,以消费券、数字人民币红包、价格补贴等多种形式刺激居民衣食住行游消费活动。


各种利好政策下,消费迎来边际改善,从5月社消环比数据看,珠三角九市均迎来正增长,深圳、东莞增长20%以上,江门增长近15%,广州、佛山、珠海增长近10%,中山、肇庆增长5%以上,惠州增长近3%。但从1-5月累计数据看,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肇庆六市的社消较2021年同期水平仍然下滑,其余三市也仅仅是微弱增长。随着各项促消费政策的沉淀发酵,6月消费有望进一步改善,但要实现明显增长仍需时间。

微信图片_20220725095005.png

微信图片_20220725095021.png

(5)量价齐升,出口加速增长

二季度珠三角外贸形势较好,除广州外,其余八市出口额累计同比增速都在4月迎来反弹,5月进一步抬升。中山出口增速达到25%,领涨珠三角;江门、佛山、东莞增速在10%-15%之间;惠州、珠海、深圳增速则在5%上下;广州出口则在二季度迎来下跌,5月累计跌幅达8.6%,主要与其4月本土疫情传播有关,白云机场等相关区域实施管控,旅游购物贸易出口受到影响。随着疫情逐步稳定,6月珠三角出口预计将进一步提速。


历年数据显示,珠三角外贸出口占广东的95%左右,广东层面的出口数据也能反映珠三角的一些外贸事实。从出口量价指数看,广东省去年二季度以来延续的出口数量指数下跌趋势在今年二季度迎来触底反弹,出口价格指数也在5月小幅反弹,量价齐升推动广东外贸出口形势改善。一方面得益于全国疫情得到控制,国内供应链持续恢复带来的生产订单回升,另一方面RCEP协议对成员国的陆续生效也为广东外贸增砖添力[1]。据中国贸促会数据,今年前5个月,全国贸促系统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43600份,办证企业累计超过1万家,签证金额累计达到20.82亿美元,预计为中国产品在RCEP成员国减免关税3100万美元。由于RCEP协定中各国对于化工产品、纺织品、机电产品和贱金属的承诺自由化率较高,而广东今年前5月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占比68%,出口至RCEP成员国的商品额占比20%,受益程度较大。再叠加俄乌冲突对海外供应链的冲击,以及近期人民币汇率偏弱的因素,广东外贸迎来超预期反弹。

微信图片_20220725095033.png

3. 香港:多项指标回暖,预计上半年增长-2.4%

(1)制造业、服务业各行业复苏迹象显现

一季度受疫情大规模爆发的影响,香港经济同比下滑4%,环比下滑3%,各项经济指标跌入谷底,2021年以来实现的增长化为乌有。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再加上香港回归2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刺激,制造业、服务业各行业复苏迹象显现。制造业PMI在3月触及谷底后开始反弹,5月达到54.9,创11年新高,整个二季度都在荣枯线以上,企业的订单需求和产出量于第二季中段增长加快。楼市方面,中原城市领先指数二季度迎来回升,基本维持在180以上,虽未恢复到去年三季度水平,但上升趋势明显。房地产行业作为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包括建造、地产和楼宇业权)约占香港GDP的20%左右,其复苏对于香港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

微信图片_20220725095049.png

零售业、旅游业和进出口的反弹也值得关注。5月访港旅客人数报复性增长至1.87万人,较3月的1800人实现了近10倍的增长,带动了餐饮住宿、零售业的同步反弹,酒店入住率由55%升至70%,零售业总销货值累计同比跌幅由7.6%收窄至2.9%。进出口环比增速在4月转负为正,5月小幅下调,只要不再爆发大规模疫情传播,未来进出口有望进一步反弹回升。

微信图片_20220725095100.png


(2)政府收入大幅下滑,有限财力恐难支撑经济强势复苏

进入2022年以来,香港政府收入持续下滑,5月锐减至161亿港元,较1月下降85%;与此同时,为控制疫情,刺激经济,各项医疗卫生支出、电子消费券发放等所需的政府支出只增不减,导致政府财政吃紧,5月政府收支缺口38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2亿港元增长了277%。政府财力吃紧的情况下,相关产业支持政策和推动力度势必会受到影响,长期来看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复苏和北部都会区建设的有效推进。

微信图片_20220725095114.png


4. 澳门:经济或将持续低迷,上半年预计增长-10.8%

一季度澳门经济延续去年四季度下跌趋势,同比下降8.9%。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特区政府推出一系列纾困政策组合拳,包括“带津培训计划”、“鼓励雇主聘用本地待业居民临时补助计划”、“澳人食住游”项目、电子消费券以及“金融输血”助力中小企业减负等,力争保就业、促消费、撑经济。上述措施推动下,经济确实有一定起色,二季度前两月旅客入境数明显增加,由3月的53万人次增至60万人次,酒店入住率提升3.5个百分点。但博彩业收入相比一季度大幅下滑,各月同比增速跌破60%。

微信图片_20220725095125.png


此外,受美国加息缩表影响,澳门基本利率在二季度持续上升,5月达到2%,较此前0.5%的水平增长3倍,在经济尚处下行区间情况下,利率抬升限制市场流动性,不利于经济复苏。澳门元贬值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出口,5月出口同比增长16.2%,但进口同比增速跌至-22.55%,创下新低。

微信图片_20220725095136.png


6月19日起,澳门爆发新一轮疫情,截止7月11日上午,累计确诊1526例。疫情的爆发给澳门经济再次蒙上阴影,在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叠加,多元化经济结构转型当口,澳门经济面临较大挑战。6月19日,特区政府再推百亿澳门元经济援助措施,包括减税免税、延期还款等,但政策效果还有待综合评估。

微信图片_20220725095148.png


02

三季度乃至下半年湾区经济形势展望与建议

 1. 可能影响湾区经济走势的相关因素

(1)疫情形势

进入2022年以来,全国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先是2月份香港第五波疫情来临,单日确诊峰值超过30000例,并向大湾区各城市溢出,深圳封城一周,广州、东莞等城市也都受到影响,但主要集中在3月份,4月初大湾区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物流、人流明显恢复。4月开始珠三角九市平均拥堵延时指数有所提升,单看深圳,则提升更加明显,5、6月份平均拥堵指数1.65,较3月平均数1.39增长了19%。


疫情得以快速控制是大湾区经济止跌回升的关键,但由于全国其他区域,如吉林、上海、北京疫情二季度仍在持续,特别是上海,疫情影响面较广,企业停工停产、物流运输停摆、物资供应一度出现短缺,导致全国产业链、供应链受到明显冲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湾区工业复苏进度。此外,为防止疫情反弹,湾区各市都采取了较为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跨省跨市旅游受到限制,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如餐饮住宿、零售、交通运输等复苏力度相对有限。


但随着吉林、上海宣布社会清零,北京疫情逐步控制,全国疫情峰值已过,经济社会逐步进入正轨。而且在经历过上海防疫攻坚战之后,防疫政策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在坚持动态清零的目标前提下,由此前以“行程码+精准流调”为主要手段优化为以“大规模核酸筛查+常态化检测”为主要手段。将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先预警+事后控制”,有利于更早发现疫情,降低病毒传染系数,未来类似上海疫情事件发生的概率将有效减少。市场普遍认为,二季度将是全年经济的低点,各项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等稳增长政策将在三季度或者下半年显现成效。大湾区作为最早实现动态清零,最快开始复工复产的区域,下半年有望继续领跑全国。

微信图片_20220725095205.png
微信图片_20220725095219.png


(2)政府财力

2022年以来,为帮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个人摆脱困境,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目标,广东省以及各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减半征收“六税两费”、减免“房土两税”、缓交或减免社保及公积金、减免房屋租金等,财政收入受此影响出现下降,但与此同时,财政支出却明显增加,除了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防疫支出外,还包括为了稳市场主体所做的各项努力,如补贴用水用电用气成本、补贴防疫消杀支出及相关服务行业运营推广支出、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补贴、安排大规模多轮次消费券和数字人民币红包发放等。


在财政收入下降、财政支出增加的情况下,政府财力明显承压。2022年1-5月珠三角各市财政收支缺口进一步扩大,除广州外各市财政收入均呈下降趋势,若按自然口径则降幅更大,财政支出除佛山、惠州、江门外,其余城市均增加,深圳、中山涨幅超过20%。香港1-5月财政收支缺口达1059亿港元。对于财务能力有限的几个城市来说,过高的财政压力不仅增加政府协调难度,而且限制政府基建投资能力和下一阶段稳增长政策空间。

微信图片_20220725095228.png


(3)房地产回暖情况

房地产行业是大湾区重要的产业之一,珠三角城市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增加值合计占GDP的比重约在13%;香港更高,广义上的房地产行业(包括建造、地产和楼宇业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在20%;甚至粤港澳上市公司中,地产企业数量和占比几乎是江浙沪和京津冀区域的两倍。但自去年房地产进入严监管时代(“三线四档”、“贷款集中度”、“集中供地”)以来,相关企业融资受限(特别是商票融资和ABS被纳入监管范围)、债务爆雷、评级下调屡有发生,整个行业面临寒冬。


房地产行业相关产业链较为复杂,上游涉及电力、钢铁、煤炭、金属、建筑建材等行业,下游关乎家电家具、装修装饰、批发零售等行业,甚至还与货币金融、租赁商务、家政物流等服务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谓是牵一发动全身。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坚持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同时防止行业硬着陆,促进行业良性循环成为2022年房地产调控的主要思路。在政策暖风下,年初以来约有150个城市因城施策放松楼市管控,珠三角九市也不例外,降低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放宽限购等政策密集发布。


但从1-5月数据看,效果有限。一方面土地市场未成交土地数量增加,成交土地溢价率偏低;另一方面商品住宅成交数量和价格未有明显提升。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地产行业长效调控机制已成既定事实,“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这一原则态度鲜明,不少寄希望于开宏观调控口子投机的企业和资本选择退出行业,房地产开发投资热情退却。二是房产税改革和学区房新规下居民的观望情绪。由于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原本即将落地的房产税试点政策延期,关于其何时落地如何落地居民仍持观望态度。


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提出根据教育资源分布的均衡情况实行单校划片或者多校划片,确保2022年招生工作全面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未来的同一个小区会被划定多个学校,抽签摇号入学;6年一个小学学位、3年一个初中学位,直接降低学区房流动性,避免被炒作。新规落地之前相关购房需求可能继续沉淀。商品房销售市场的不景气将进一步影响地产商开发投资信心。但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地,房地产经营管理模式改革(如探索取消预售),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逐步消除,未来地产行业步入稳定发展轨道可以期待。

微信图片_20220725095239.png
微信图片_20220725095252.png


(4)能源保供稳价压力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大面积制裁,其中能源制裁是重要手段。3月美国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英国随即确认将逐步进行同样的制裁措施;欧盟则表示,将在2022年内削减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达三分之二,并尽早在2030年前中止对俄能源供应的依赖。作为回应,俄罗斯在4月关闭了近100万桶/天的石油产能,导致全球石油供应量减少了71万桶/天,国际油价明显抬升。


一旦后续欧美对俄石油禁运措施力度进一步加大,那么全球石油供应量或将进一步受到冲击。俄罗斯、乌克兰均是全球主要的生铁出口国,俄罗斯是镍、钯等金属的主要出口国,乌克兰则是全球氖、氪、氙等稀有气体的主要供应国,以上金属和稀有气体的供给受限可能进一步影响太阳能电池板、集成电路、各类电子元器件等商品的生产,进而带来更广泛的通胀。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对多个产业造成冲击,首先是电力行业,尽管一直在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但石油、煤炭在电力行业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油价上涨将抬高发电成本,对于大湾区这样主要依靠西电东送以及工业生产的区域来说,将会堆高企业成本,压缩利润空间,降低制造业投资热情。其次是运输行业,包括陆运和水运,影响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对企业而言,油价上涨将增加运价,抬高内销运输成本和外贸出口成本。对居民而言,尽管大力提倡新能源汽车,但目前国内市场新能源车的普及率只有19%,油价上涨短期内将增加出行成本,抑制出行消费。因此,如何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关系着大湾区下半年经济的复苏态势。


(5)国外通胀的传导

2022年以来,全球通胀高企的形势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以美国最为突出。从2021年4月起,美国CPI同比增速开始快速上行并持续走高,到今年5月已升至8.6%,再创本轮通胀新高。造成美国通胀的核心原因在于供需错位,疫情以来美国批准5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发放高额失业救济金和纾困金,消费需求显著提升,但因为疫情仍在大面积传播,工业生产受限,供给不足,主要的消费品和原材料价格均面临上涨。而美国限制从中国进口相关制造业产品更是加剧了其供需缺口,短期内该通胀形势很难有明显改善。在此情况下,国外通胀的影响很可能通过大宗商品以及原材料、零部件进口传导至国内,特别是进出口业务占比较高的大湾区各城市。6月国内燃料、动力类及化工原料类工业生产者价格购进指数有明显的环比上升趋势,需加以关注。


(6)美国对华政策新动作

6月26-28日,G7峰会召开,七国领导人共同宣布发起“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计划,称将在未来5年内筹集6000亿美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相关外媒分析认为这是西方对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计划。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开放的政策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往来,重塑全球特别是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破除部分国家试图把中国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之外的幻想。


此外,美国通胀形势不容乐观,为缓解通胀,拜登政府可能会取消对价值1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主要涉及日用消费品类;美国贸易代表会为企业开启一个新的豁免程序,为它们免除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如果该计划通过讨论,大湾区内相关外贸企业将获益,但由于取消关税的商品价值相对3700亿美元加征关税商品价值而言体量较小,实质性的影响可能有限。 


2. 推动湾区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1)严防疫情的同时着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6月19日澳门爆发新一轮疫情,截止7月11日上午累计确诊1526例,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香港第五波疫情高峰虽已过,但日新增确诊仍有数百例;珠三角六市仍有零星确诊病例,因此接下来大湾区在疫情防控方面仍需严格落实防疫政策,特别是注重对基层医护人员核酸检测认真度的监督管理。同时紧抓经济不能停歇,尤其是对港澳等高度依赖服务业的小型开放经济体,需着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抵抗通关受限的冲击。例如香港可适当加快北部都会区道路、基础设施、厂房住宅建设进程,既可以投资撬动社会生产,又可以工代赈拉动就业,提振消费。澳门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可加快财富管理业务、跨境电商业务等接触式场景需求少的业务探索,减少对旅游、会展、博彩的依赖度,提高经济韧性。


(2)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证稳投资所需政府财力

政府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基建投资可以稳定市场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撬动更多的民间投资。6月15日国常会提出要抓住时间窗口,确保各项稳增长政策应出尽出,扩大有效投资,带动消费和就业。在这种情况下,保证政府财力、盘活存量资产、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是推动大湾区下半年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可加大公募基础设施REITs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安排专项债发行使用,另一方面可借鉴深圳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的经验,鼓励湾区其他城市大胆尝试。


(3)尽快落实房地产相关政策稳定市场预期

房地产救市政策陆续推出,但收效不显著,核心在于市场观望情绪浓厚。一方面楼市供大于求现象明显,特别是三四线城市,今年上百个城市的住宅狭义库达到6.07亿平米的库存,广义库存量38亿平米,而三四线城市的平均去化周期甚至高达26.9个月。买方市场下,坐等房价进一步下跌心态普遍。另一方面,房产税、学区房相关政策仍未落地,根据相关机构调查数据,目前仅有27%的人有购房意愿,有39%左右的人并没有购房计划,而选择继续观望的群体占比达到了34%。针对此现象,一是要尽快落实相关政策稳定市场预期,二是要平衡市场供需,对库存较多销路不畅的三四线城市,可探索将商品住宅改为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或改为工厂园区宿舍,在利用闲置资源的同时解决无能力购房人群的住房需求。


(4)以稳就业为抓手推动经济全面复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以来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走高,5月达到6.9%,香港、澳门失业率也在二季度迎来新高。裁员、失业浪潮下,消费、投资等经济方方面面均受影响,这也是促消费政策频出但实际拉动消费增长有限的原因。因此解决就业是关键,除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辅导支持外,建议加强对以流动摊为特色的夜间经济引导和管理,探索灵活就业人群实施“共享员工”模式的方式途径,为受疫情影响失业或收入锐减人群提供就业增收途径。


(5)关注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动态,做好保供稳价和迎峰度夏工作

年初以来,原油、动力煤、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持续上涨,6月虽有下调,但仍处于相对高位,能源供应关乎电力生产、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到来,需持续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避免出现类似去年限电限产的情形。铜、铝、镍、锌、螺纹钢等大宗商品价格在6月出现明显下降,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制造业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压力,提升利润空间,但6月国内燃料、动力类及化工原料类工业生产者价格购进指数有明显的环比上升趋势,仍需关注国外通胀通过进口传导国内,以及国内因为疫情导致物流运输成本提升的可能。


【注释】

[1] 今年1月1日,RCEP对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中国、日本、新西兰和澳大利亚10国正式生效;2月1日起对韩国生效实施;3月18日起对马来西亚生效实施;5月1日起对缅甸生效实施。至此,RCEP生效成员国数量达到13个。

北大汇丰智库经济组

撰稿人:海闻、王若林、喻奇

成稿时间:2022年7月15日

联系人:程云(0755-26032270,

chengyun@phbs.pku.edu.cn)

微信编辑:吴佳璇、谢玉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