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新时代中国金融发展的根本遵循
作者:何德旭    发布:2022-07-29    阅读:3150次   


人民日报理论 2022-06-23 10:56 发表于北京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发展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推动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提供了根本遵循。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发展和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在多个重要场合就金融发展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对做好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发展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推动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入阐释金融的本质宗旨和功能定位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世界各国金融发展面临着许多相似的难题,比如,如何妥善处理好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如何最大限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如何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入阐释金融的本质宗旨和功能定位,明确了中国金融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也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破解金融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阐明金融的本质和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对金融本质和宗旨的科学界定,为进一步认清金融功能定位、推动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金融业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就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培育新动能,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不断为实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
明确金融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金融改革开放有序推进,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监管得到加强和改进,但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抓住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这个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筑牢金融安全网,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揭示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经济与金融的辩证关系。推动金融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其与经济共生共荣的关系,适应技术创新这一经济增长动力引擎的要求,既重视对前沿创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又重视对中小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促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适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要求,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引导资金向优质科技创新企业集聚;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继续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鼓励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指数等相关产品创新,支持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深刻揭示我国金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发展的重要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金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既是中国金融发展的特色,也是中国金融发展的优势。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始终坚持正确前进方向;才能强化全局观念、系统思维、前瞻意识,主动消除风险隐患,及时防控金融风险,以金融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金融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架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金融改革与开放格局等。发展金融业需要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但不能照抄照搬他国道路和模式。必须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明确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原则。在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的四项重要原则。一是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三是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四是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四项重要原则,既是对我国金融发展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提炼,也是对未来我国金融发展的具体要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揭示金融基本运行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健全金融法治,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这揭示了金融基本运行逻辑。这三项任务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也是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防控金融风险是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的前提,也是深化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强化金融监管,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以系统观念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对金融工作的部署要求,是坚持系统观念的生动体现。从直接融资到间接融资,从银行体系到资本市场,从金融风险防控到为实体经济服务,从金融改革到金融开放,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既立足国内又放眼世界,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全面、客观地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应该遵循的方针和原则。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和调控体系日益完善,金融机构实力大大增强,我国已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
系统推进制度建设,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创新,搞好相关制度设计;完善金融从业人员、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运行、金融治理、金融监管、金融调控的制度体系;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为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金融需求,着力解决金融脱实向虚问题。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直达实体经济的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实现了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支持。
秉持全局观念,谋划金融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金融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全局观念,以全面系统的战略思维统筹兼顾、系统安排,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中国金融发展,不仅要瞄准系统薄弱环节精准发力,而且要深入研究金融体系各要素的关联性和各项举措的耦合性,使各项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施成效上相得益彰。
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党中央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监管:一是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二是不断强化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三是强化地方监管责任,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四是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形成严肃监管氛围;五是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等等。这些措施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妥善处理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有力维护了金融安全和稳定。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