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经济增长下滑的主要原因(2002.02.20)
作者:梁优彩    发布:2004-06-23    阅读:9724次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经济增长下滑的主要原因

梁优彩 袁刚健

  
  (50人论坛·北京)2001年,我国GDP达到了959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3%,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全球经济步入衰退,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增长大幅度下降,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需求明显减少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能够保持7%以上的增长实属不易。数据分析表明,国内投资需求和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较快增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引擎。这是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所取得的伟大成果。
  我国经济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通货紧缩压力依然存在且下半年又开始增大,失业压力持续上升,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预示着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纵观全年,GDP增速呈现逐季下降趋势:第一季度8.1%,二季度7.8%,三季度7.0%,四季度6.6%。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逐步下降,我国出口增长率前三个季度呈现出逐季下滑的趋势:第一季度13.9%,二季度4.5%,三季度3.9%;第四季度增幅虽有所回升,但也仅达到6.6%。因此,有人认为2001年我国经济增长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增长放慢引起的。但是数据分析表明并非如此。下面将分别对出口、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城乡居民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
  2001年,我国出口额2661.55亿美元,增长6.8%,增长率虽然比2000年下降了21个百分点,但是仍比全球贸易增长率高出约6个百分点。进口2436.13亿元,增长8.2%。全年贸易顺差225.42亿美元,仅比2000年减少15.46亿美元。由此可以估算出,商品净出口的减少仅导致GDP增长率下降0.14个百分点。而GDP增长幅度由2000年的8%下降为7.3%,下降了0.7个百分点。因此可以说,商品净出口的下降并不是GDP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初步估计,2001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37200亿元,约增长13.0%,增幅比2000年上升2.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膨胀拉动GDP增长约4.58个百分点,其对GDP增长的贡献度达62.7%,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50元,增长8.2%。对1978-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分析表明,城镇居民收入每增长1%,其消费则增长1.01%,其相关系数高达0.998。椐此可以估算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大约增长8.28%左右,快于GDP的增长。考虑到城镇人口增长的因素,估计2001年城镇居民消费增长11.5%左右,拉动GDP增长约2.9个百分点。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按照有关资料,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66元,增长4.2%。对1978-2000年农民人均消费与人均纯收入的相关分析表明,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增长1%,其人均消费则增长1.02%,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96。椐此可以估算出,2001年农民人均消费增长率约为4.28%,不但大大低于GDP的增长率,而且大大低于2000年农民实际人均消费7.3%的增长率。由以上计算可知,农民消费增长率比2000年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它导致2001年我国GDP增长率下降约0.6个百分点。
  根据农民和城镇居民所占居民总消费的比重,以及人口增长的因素,可以估算出2001年居民消费增长8.2%左右,慢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但是快于GDP增长。从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看,我国GDP的潜在增长率超过9%。因此,即使从城乡居民消费总量上讲,2001年居民消费仍然是不足的。有人认为我国消费需求并不疲软,是误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作居民消费,这是不对的。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既没有包括城乡居民的服务消费,也没有包括农村居民的自给性消费,它只是居民的一部分消费。所以,尽管200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其增幅大大高于GDP的增幅,但是这并不表明居民消费增长也快于GDP的增长。由以上分析计算可以看出,2001年我国经济增长下滑的主要原因不是净出口的减少,而是农民消费需求增长缓慢造成的。
  此外,从拉动经济增长看,2001年的外部环境明显好于2000年。2001年,由于外资流入速度加快,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增大。在全球经济步入衰退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亮点,加上加入WTO的利好消息,使得流入我国的国外直接投资(FDI)明显增加,全年达到了468.46亿美元,增长14.9%。FDI的增加拉动2001年的GDP增长0.53%,而2000年FDI的增长只拉动GDP增长0.04%。综合计算,2001年商品净出口和FDI两项外部因素拉动GDP增长约0.4%。而2000年,商品净出口和FDI两项外部因素导致GDP增长率下降了0.4个百分点。
  以上分析表明,2002年我国经济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必须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除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刺激其消费需求外,政策的着重点应该放到增加农民收入,激活农民消费上面来。
  近几年来,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缓慢,影响城乡居民整体消费需求的回升。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国内消费需求回升的主要因素。若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扭转8亿农民收入增幅逐年下降的局面,国内潜在的消费需求就难以真正启动,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会继续回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局面将难以出现。根据有关统计资料估计,1997-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仅增长4.0%,比1979-1996年年均增长16.0%的升幅回落了12个百分点。更为严重的是,1997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不仅很低,而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1997年为8.5%,1998年3.4%,1999年2.2%,2000年进一步降到了2.1%。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2%,扭转了增长率持续下滑的局面。但是,农民收入增长依然比城镇居民低4个百分点,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农民人均占有资源少,生产成本太高。我国农民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农村人均耕地的1/3, 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太小,粮食和许多大宗农产品,如棉花、油料等生产费用高。专家、学者对增加农民收入提出许多建议,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新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 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坚持按保护价格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扩大农民劳务收入的渠道;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等。这些政策建议是完全正确的,对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将会发挥重要作用。近期要增加农民的收入,主要是加快农村税费改革步伐,减轻农民的税收负担,而且可考虑直接调减农业税。“九五”期间,农业税收只占全国总税收的4.3%,且这一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适当调低农业税的税率,农民可以立即增加收入,而对国家税收影响并不大。
但是,从长期看,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即适时迅速地推进我国的城市化。并且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不断精简乡镇政府机构和办事人员。工业化国家的经验也表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大力推动城市化,减少农民,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已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要稳定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从现在起就应该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当前需要有步骤地改革户籍制度,允许在中小城市有合理、稳定收入的农民在当地安家落户,享受住地的居民待遇。农民向城镇转移主要靠市场的力量,但是政府要加强引导,特别是要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使农村的年轻一代掌握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基本技能,具有城市文明的基本素质,为城市提供高质量的劳动力。(200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