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坛成员
剖析银企关系----中国企业信誉未及格(2002.02.22)
作者:张维迎    发布:2004-04-16    阅读:4194次   

剖析银企关系----中国企业信誉未及格

张维迎

  
  (50人论坛·北京)中国的债务本质上不是债务
  银行与企业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关系的说法,听来好像再正常不过。但这个说法受到了张维迎的质疑。他指出,这种说法在中国过去体制下是不正确的。好比单位有一台复印机,最初谁复印都可以免费,但为了便于管理,大家都要签字登记一下,结果一年下来复印了几万张。后来单位重新宣布,所有复印过的人都要交钱。这时候大家自然都不乐意,因为当时是不交钱他才复印那么多。企业贷款也是这样,当初很多企业想的也是不用还才贷,早知要还,它才不贷那么多。所以说银行骗它了,当然不能还。张维迎指出,由于过去中国的债务本质上不是债务,现在要把它变成债务就非常困难。
  
  根源一----经理人都是“过夜和尚”
  谈到给中国企业的信誉打分的问题,张维迎说,是不及格的5分以下,连6分都达不到。中国企业不讲信誉成风,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明确的产权。企业好像一座庙,经理人员是庙里的和尚。和尚之所以爱护庙,是因为他要靠庙过活;但在国有企业里,庙里的和尚大部分都是过夜和尚。今天晚上在这个庙,明天就到那个庙了,所以不会真正关心企业的信誉。
  
  根源二----“只种草不种树”
  张维迎说,中国企业信誉低的第二个原由,是政府的政策变化太多,朝令夕改,导致所有企业、包括私人企业家只有种草的积极性,没有栽树的积极性。大部分人都只考虑今年明年的事,而不考虑三五年之后如何。因为栽树花费时间太长,而信誉是一棵树,不是一棵草。政府也是这样:有的地方一直在修公路、环城路,却不真正下决心修地铁;就是因为修一条地铁得七八年,谁也不愿意让自己投资的项目由后人来剪彩。修公路最好,年初动工,年底就剪彩。
  
  银企陷阱一 ----银行搞“慈善”
  张维迎认为,银企关系中也存在许多陷阱。一是银行很容易被企业套牢,这跟一般交易不同,如果你买一台电视机出了问题,充其量是把它扔掉,但银行一旦把贷款交给企业,这个账就会没完没了。因为企业不能还贷款,有时银行比企业还着急,于是就出现了银行帮企业用新贷款还旧贷款的情况。因此企业就会尽量先把银行给套进来。他指出,日本经济之所以出现大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银行都已被企业作为“人质”扣压住了。中国的银行必须看到这个前车之鉴。
  张维迎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有必要建立一个强硬的形象。比如有的企业已经贷了2000万元赖住不还,还对银行说,你再给我贷1000万元我就可以还你1500万元,否则我就完全还不了你了,银行一掂量,只好继续贷给它。但如果银行老是搞慈善,拴在脖子上的索套就会越来越紧。张维迎说,这也是一个信誉的问题。银行说话不算数,就好像大人对小孩说,你再哭我就把你扔出去,而小孩不相信,所以他就继续哭。所以银行让自己的承诺变得可信非常重要。
  
  银企陷阱二----把好企业惯成坏企业
现在银企关系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如果认为一家企业是优秀的,所有的银行都找上门来给它贷款,如北大就几乎跟所有中资银行签了合作项目。对此张维迎表示了深深的忧虑。他强调,多家银行追逐同一家企业,结果会把好企业惯成坏企业。因为有钱找项目和有项目找钱,态度完全不一样,一个企业现金流量越大,就越容易投资到没有效益的项目上,这是银企关系的另一个陷阱。换言之,就是银行必然会把一个好企业惯成坏企业。银行对此要负有相当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