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大手笔财政投入补齐粤东粤西粤北在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短板,实现市市通高铁和高等院校、高水平医院的21市全覆盖,并在2021年提出5年新增210亿元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
“这些举措都非常有助于粤东粤西粤北加快发展,交通和通信改善了,投资条件更便利,当地农产品对外运输也更方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尚希表示,从全国看,应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提升劳动者技能,增强市场经济活力,建立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刘尚希
刘尚希:迈向共同富裕,意味着人均GDP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其次要关注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如果中等收入群体占全体居民比重不断上升,也能说明共同富裕在取得进展。
还要注意到,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的动力应该是劳动技能提高和人力资本积累,应该通过创新创业或高质量就业来实现,而不能依靠政府补贴,只有这样,共同富裕才能说取得了持续、实质性成效。否则,仅仅通过政府政策去削减高收入、补贴低收入,反而可能会挫伤人就业创业的积极性。
因此,实现共同富裕,最重要的还是要聚焦于提升人的能力,不断增强市场经济活力,建立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
刘尚希:今年以来,我国持续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上疫情冲击和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加大了稳经济的难度。这种情况下,就要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来对冲风险,促进经济恢复。但宏观调控是经济发展的外因,最终还是要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共同富裕也才能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央多次强调,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也是旨在更多依靠改革创新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
刘尚希:一般意义上,个人消费不足要通过公共消费弥补,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居民收入在普遍增加。在此基础上,对低收入者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对缺乏劳动能力的群体以及失业人群提供救济补助,保障其基本生活。
整体来说,消费的恢复和提升,还是依赖经济发展对个人消费的提升,而不应片面依赖财政手段去弥补个人消费不足。一方面,天上不会掉馅饼,财政收入归根结底都是依赖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政府更侧重于减少各种不确定性对经济运行的干扰和冲击,包括大力度减税降费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等,避免出现大量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带来较大规模失业,进而导致整体需求的收缩。
刘尚希:从全国看,过去我们都是从静态地理概念的视角看待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分成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等,并对欠发达地区进行转移支付。但是从人的角度来看,地区间贫富差距已经从静态变成动态,因为人是流动的。如果欠发达地区的大量人口都已经来到经济发达地区,但是转移支付还是根据原有户籍人口的份额转移到欠发达地区,这就可能造成与这些人的实际需求脱节。
一方面,政府要放弃以静态地理概念来缩小区域差距和分配公共资源的传统做法。省以下财政体制、转移支付要转向以动态社会来设计优化,让公共资源的配置、布局跟随人走。
另一方面,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也要瞄准就业技能提升,要瞄准缩短区域之间人力资本差距,而不能把转移支付的金额多少作为评价的标准,要关注转移支付对当地居民特别是中青年劳动者技能提升的效果,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当地政府部门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还要重视激励相容的问题。激励相容是指这么一种制度安排,让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多元目标下的激励相容,就要求在上级政府机构对下级的工作督查中,要对工作和改革目标进行排序,不能将长期问题当成短期问题,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
在我看来,区域协调本质上不是协调区域之间的关系,而是协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群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人的集聚不能仅仅从劳动力生产要素的角度,还要作为社会主体考虑,要通过多种手段让不同群体都能享受同城待遇,让外来流动人口在城市扎根,逐步改变家庭状况,从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刘尚希:这些举措都非常重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如通高铁、建高速路、推广5G通信,都有助于欠发达地区发展。因为交通和通信改善了,投资条件更便利,当地农产品对外运输也更方便。
更重要的是,要借此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里得到良好发展,才能有内生的动力,而这就需要营商环境的改善。政府和市场是否提供足够的服务,办事是否方便,政策是否可预期,自然生态能否满足需求,等等。
从广东全省的角度来说,还要赋予各地更多的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的权限,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改革。
刘尚希:物本逻辑,就是以物为尺度衡量一切,就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因为人的能力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就会导致不同群体的能力、财富差距越来越大。
过去,很多人认为公平与效率是跷跷板的关系,但如果思路从物本逻辑转向人本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所有人的全面发展,那么公平与效率就可以兼顾、融合。
因此,应通过完善基础性制度安排,为所有人的发展创造公平的机会,提升人的能力,创造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这不仅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社会管理,城市建设等等都要深化改革,也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释放出更多的发展红利。这样,共同富裕就有了扎实基础,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不同群体之间的能力差距也就可以得到缩小。
刘尚希:广东是经济大省,更要将财政收入花在刀刃上,让经济发展成果最大限度体现在人的发展上,同时要推动社会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清省、市、县、乡之间的关系和权责清单,并借助市场机制推动形成区域间协同发展的关系。
重点需要两个方面的改革。一是社会身份制度的改革。近年来全国和广东在户籍制度改革上进展显著,但落户放开不等于身份的彻底改变,新老市民之间可能依然存在社会权利的不平等。对外来流入人口要逐步提供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让其在子女教育、医疗等领域享受到更多市民权利。不久前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明确,要逐步实现租购同权,在这方面,广东可进一步加快推动,保障租户的合法权利,并通过发展长租房市场,增强其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安全感和稳定性。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三块地”的改革中,让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法律地位更加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