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应邀专家
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动力与实现机制
作者:杨志勇    发布:2022-10-10    阅读:3784次   


 杨志勇 财贸经济 2022-10-10 11:30 发表于北京




作 者  杨志勇

简 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研究员

刊  期  《财贸经济》2022年第10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收录习近平同志在2020年2月3日至2022年5月10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由此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涉及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本文就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动力与实现机制谈谈初步的学习体会。

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和动力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

现代国家均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有共通之处,但各国的现代化各有特点,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模式。由于各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历史不同、传统不同、文化不同,所要实现的现代化目标必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的现代化必然是中国式的现代化。

习近平同志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14亿多人口,如此巨大规模的人口所实现的现代化必然与数千万人口、数百万人口的国家现代化有很大不同。不同人口所拥有的基础条件不同,人口差异性大,且不同人口对现代化有不同的诉求规模。现代化需要面对不同人口的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的需求,需要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需要现代化的教育水平,需要建设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的社会。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这么大的国家完成现代化的任务。中国这样人口规模庞大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与一些仍然存在较大贫富差距的发达国家有根本性的差异。中国式现代化所指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都富裕,而不是有任何人掉队的富裕。实现共同富裕不是要实行平均主义,更不是劫富济贫,而是要让全社会人民都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共同富裕,要先富帮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仍然需要重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只有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才是扎实的可持续的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不只是物质层面上的现代化。物质层面上的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内容,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充其量只是低层次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除了物质文明方面的要求之外,还要有精神文明的内涵,是高层次的现代化,需要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会有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可持续的现代化,同时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牺牲自然环境的老路,而应该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探出一条新路。中国需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中国式的现代化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与西方国家现代化主要走的掠夺之路存在根本差异。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但中国不会因此走西方国家走过的老路。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制度、规则和法律之争,中国应顺应这一大趋势,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国式的现代化,靠的是中国人民自身的努力,靠的是中国人民的实干精神,靠的是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靠的是中国人民在各个领域的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目标是为解决问题而设定的。目标设定应该兼顾需要和可能,好高骛远的目标不仅不能实现,反而可能错失良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并没有改变这个国情。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设定要充分体现这一国情的特殊要求。中国的现代化目标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与现代化的早期提法相比,在21世纪中叶实现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内涵要丰富得多。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之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日子。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就是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驱使下提出的目标,是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的充分体现。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物质短缺的年代,人民更在意的是如何过上温饱生活,而在物质财富较为丰富的新时代,人民更关心的是如何让生活更加美好,美好生活越来越与品质生活画等号。美好生活必须有保障机制。美好生活不会凭空到来,美好生活需要所有人付出艰辛的努力,美好生活是奋斗来的。中国式现代化为美好生活提供各方面的保障。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的是一条通过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而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直面新发展阶段的新问题。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变化前所未有。面对难题,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敢于斗争,推动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勇于自我革命,并以此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

二、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机制

(一)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强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经济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为现代化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显著提高,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存在,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发展任务仍然很重。中国式现代化仍然需要靠发展,靠经济建设。没有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有现代化。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唯有加快发展经济,中国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现代化所需要的经济目标才能实现。

发展经济,不能走粗放式经济发展之路,只能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直面问题,通过高质量发展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中国式现代化要从百年建党经验中汲取智慧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理论创新,以创新理论指导实践,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并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理论创新中会遇到一系列难题。科学认识资本是一大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离开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支持和引导规范资本健康发展,是前所未有的事业。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使资本运作环境发生了变化,如再以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思维看待资本已不合时宜。数字经济仍然需要竞争,需要来自竞争的繁荣,但竞争和垄断的判断标准发生了变化,仅靠市场占有率来判断垄断成立已经不足以支持新业态的发展,不利于经济繁荣。给资本设定红绿灯,是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构建之所需,同时这也是一件高难度的工作。总的原则是按照市场有效和政府有为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释放市场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丰富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基础,为经济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理论创新又可以反过来指导实践。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道路。我们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开拓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所面临的条件具有特殊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现代化,同样是前无古人的事业,需要开拓创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面对经济全球化逆流,畅通经济循环,解决一些发达国家“卡脖子”的问题,需要科技创新,需要体制创新,让创新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前进的不竭动力。

(三)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需要稳扎稳打,需要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需要用好国内超大市场这一独特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需要进一步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机制,创新宏观经济调控,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更好地发挥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稳定的作用。宏观经济政策要与就业优先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相关政策有机协调,以推动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

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需要经济的持续增长。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仍然较大,为此,需要进一步挖掘经济增长的潜力,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要尽可能减少经济波动,不犯颠覆性错误。这样,久久为功,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就可以实现。

(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建立在更加安全、可靠的基础之上。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没有安全,发展不可持续,甚至可能倒退。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大安全格局。做好安全工作,就是在争取工作的主动,就是在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当前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在经济全球化逆流出现时,本来运转良好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就可能遇到挑战。科技创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断链挑战问题。通过科技创新,保持产业链、供应链运行;通过加快突破“卡脖子”的核心技术,保证经济安全,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现代化就会更安全、更可靠。经济安全还要重视能源供应保障能力,重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重视地方财政风险,重视金融市场的总体稳定。中国式现代化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守住粮食安全,就是守住现代化的主动权。中国必须保护好耕地,必须科技兴农,在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中,抢占制高点。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密切相关,粮食安全,种子是基础。没有良种,农业现代化难以实现,因此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早日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种源自主可控。中国式现代化,要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盯牢抓紧生物安全重点风险领域,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实现生物安全领域的科技自立自强。此外,还需加快国家储备体系建设。

(五)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系统观念

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面对的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唯有坚持系统观念,才可能应对复杂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经由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领域,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才能应对各领域的协调问题。

(六)中国式现代化要处理好战略和策略的辩证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要正确处理好战略和策略的辩证关系,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中国式现代化是伟大的事业,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正确的战略需要政策的策略来落实。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现代化目标既定,一份布置,九分落实。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我国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决定了现代化进程不可能齐步走,因此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支持带动其他地区实现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