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频道 -> 媒体报道
刘元春:外贸额增长,进博会火热!中国“开放指数”提升传递出这些信息
发布:2022-11-10    来源:央视网    阅读:1475次   


央视网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2-11-08 17:01 发表于北京


刘元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

本文转载自11月8日央视网。




第五届进博会正在上海如火如荼地举行,11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外贸数据。而这一切都与关键词——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开放态度?


今年前10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额能实现同比增速接近10%,并且在规模、质量和效益上实现了同步提升。能在当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拿出这个成绩单,难能可贵。除了我国经济自身的韧性和全球竞争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市场和经济长期所秉持的“开放”态度。而在第五届进博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开放”这个关键词也时时被人们提及。


刘元春:人类现代史表明,开放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基础,是当代时代的脉搏,也是我们构建合作共赢的基础,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核心基石。人类在过去面临很多的困难,走出困难之举无疑是开放。


我们把开放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同时,它也是我们新发展理念的关注重心。这无疑是抓住了当代史的一个核心脉搏,秉承了我们这一个大国对世界的承诺。因此我们通过对区域开放、对产品合作创新开放、对于治理体系重构的话题,无疑能够对于我们当下走出全球滞胀的困局,走出目前保护主义、干预主义、单边主义盛行时期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寻找到新的答案。


所以这次进博会各项论坛、各种报告以开放为主题,不仅仅是它应有之义,更重要的是在目前这样的格局里,凸显了我们大国的担当。


“开放指数提升”有何意义?


本届进博会集中签约如火如荼,而在同时举办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11月5日发布了《世界开放报告2022》。报告显示,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进展,开放指数从2012年的0.7107提升至2020年的0.7507,提高了5.6%,排名从第47位提升至第39位,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刘元春:这无疑是我们民族所取得的一个伟大成就,也是我们民族对整个世界的重大贡献。因为这组数据如果相对应于其它几组数据,大家能感受得更加深切。第一个是,过去十年,全球化指数下跌了11.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逆全球化在很多国家的单边主义作用下出现了收缩。第二个很重要的就是中国在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从百分之二十五点几,直线上升到百分之三十八点六的水平。在过去全球出现长期停滞、近期又出现全球滞胀的格局里,这种提升无疑对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开放指数的提升实际上是我们在走出去、引进来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表明我们高水平开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所以这个指数的提升在目前尤其重要。


中国的不断开放给世界带来什么?


本届进博会会期刚刚过半,已有70多家参展商联盟成员确认参加第六届,也就是一年之后的下一届进博会了。为什么进博会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全球参展商持续为中国市场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呢?答案当然还是关键词:开放。


刘元春:这就集中体现了中国这个超大市场经济体的魅力,它在广度、深度上面,要求世界分工与中国分工要有充分的融合。尤其是在目前,中国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1.25万美元,这使我们的居民收入开始接近高收入国家,我们在食品和一些一般制成品的需求方面已经得到满足。但是中高端的制成品和中高端的服务产品的需求大量增长,所以我们这个市场对于国外的一些高端服务的要求提高得很快。同时,我们国家的市场提升还展现在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全面提升。我们大量的高品质生产已经成为常态,而高品质生产里面的一些零部件和一些核心产品需要进口,这为世界一些高品质技术的移植、产品的进口提供了大量机会。


这十年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中国制造开始从创新上全面发力。中国创造,特别是创新链上要求其他国家来加入中国的创新链之中。因此我们会看到在一些高新技术方面的设备进口增长得非常快。尤其会看到在绿色节能上一些新的技术、新的创新平台的构建,使我们要求在进口的商品上技术更高,要求它在分工的层级上更深。实质背后是中国经济、中国创新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